前世三十年后的华夏,建筑靠的是钢筋水泥,王旭相信,即便这一世,也不会逃脱这一框架,毕竟那是成熟可靠,经历了百年验证的方案。
但同样,王旭也希望,这一世,至少会出现一些不一样的东西。世界是多样的,科技都需要新的概念来补充,更何况是房子呢。
气凝胶和纳米材料的种类非常多,多到王旭哪怕听过前世的科普也说不清楚,至少无机物和有机物,都有可能形成气凝胶,各种气凝胶的功效却又各不相同。
有些特别脆,有些特别软,性质千差万别,唯一相同的部分大概就是结构都是纳米尺度的纤维支撑整体结构,中间则是空洞。
纳米材料那就更多了,纳米球,纳米管,纳米粉末,纳米金属,数不胜数。后世哪怕到了后疫情时代,纳米材料依旧主要还在实验室中。
有太多的东西甚至都不知道这些东西究竟有什么用,该怎么用,不过这都不是问题,对于王旭来说,科学的储备永远都不嫌多。
当然,这些东西的成果,可能要几十年才能真正走入生活,在很长时间内,都会仅仅是实验室产物,最多斥巨资建一两个样板给大家看看。
但那又怎样,高端的装杯不就是玩的这个嘛,买个车,买个表,在王旭的眼里可能都不如一块轻如鸿毛的砖头来得拽。
工业是个整体性的东西,至少在九十年代,皇冠上的明珠,嗯,别说明珠,那顶皇冠都还戴在别人的头上呢。
王旭知道自己根本不可能对这一进程造成颠覆性的影响,但完全可以为条件成熟的时机准备更加充分的储备,这种储备就是未来一飞冲天的底蕴。
水木的定位本来就是技术的底层研究,并不应该把力量过多地消耗在应用研究之上。
但人才匮乏,经费短缺,让至少在九十年代,这样的理想不可能成为现实。
王旭依旧想把研究的方向往这个方向引,让水木,帝大回归他应有的定位。
至于应用研究,并不是不重要,而是国内嗷嗷待哺的高校和研究机构远不止水木帝大两所,适当分润出去一些项目,让所有的高校共同发展。才是利国利民的良策。
铁人王进喜说过,有条件要上,没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现在的王旭就是试图在创造这个条件。
尝试性地开展一些基础性研究,出一些不那么重要,但有所突破的成果,至少在王旭看来就是一种成功。
这些基础研究非常烧钱,即便是以王旭现有的财力也不可能完全支撑。
他现在的唯一目的是培养人才,用较少的经费完成较小的项目,形成小小的突破,让参与其中的科学家形成发自内心的自信。
自信其实就是科学家最根本的素质,哪怕你失败了一万次。他也依然会坚信自己的道路是正确的,用另一种话说,那就是科学家的性格大多有点儿轴。
如果你和理工科的很多学者打交道,会发现他们有时候非常难以沟通,因为他们总是相信自己的判断。而不是听从别人的建议。
于是就产生了一个特别奇怪的现象,那就是在各种诈骗活动的受害者中,理工科的高学历者通常只占极少数,但受骗金额特别巨大的人群中却往往不乏他们的身影。
因为他们一旦相信,那是真的信啊,真金白银都敢往里砸的那种。
世界有时候就是这么奇妙,是神是鬼,有时候就是一念之间。
科学的边界很大,技术的边界更广,王旭海边挑挑拣拣,到处都是金矿,这才是重生者最大的财富,即便很多东西他不了解,但他知道这条路可行,就了不得了。
比如最近传出喜讯的“爆轰发动机”,嗯,才两个月就有喜讯了,有了图纸,快是必然的,如果不是材料还不是很过关,导致发动机在运转了几十秒后出现裂纹,可能直接都能算是实验成功了。
不过即便如此,也已经足够验证这一设计的可行性了,然后就是姜主任带来了话,打算开一个研讨会,几大数字所都会参与,和航空航天相关的,王旭也被邀请去发言。
虽然他一直说这东西是航模,但谁家航模用“爆轰发动机”的,大家也都想认识一下这个神人。
王旭答应了,会议会在年后,开了这个会,他估计就要正式开始拍电影了。年前,所有的人都放羊回家了,丑国来的人也就有了一段不短的假期,他们坐着飞机全国旅游去了。
王旭自然无所谓,他们是新线的员工,过来配合先期工作的,剧组没开之前,他们的工资是由新线支付的,只有剧组正式开始运作,才会由剧组和新线进行结算。
剧组就是这么麻烦,一个剧组其实比一个普通的公司运作还要复杂得多,人事,财务,法务,后勤,一般的公司真没这么齐全的配置。
王旭虽然有一堆的技能,但真正操作,还是第一次,难免有眼高手低的毛病,得亏这一次有了罗伯特·沙耶,干净利落的短短时间里就理顺所有关系,让一切快速踏入正轨,不得不说,他的能力真心不是盖的。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