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0章 一患虽去一患起,万国来朝万世风

作品:隋唐天字七书|作者:夏建容|分类:历史|更新:2023-09-11 09:09:44|字数:5944字

贞观二十二年,李世民正式下诏册封贺鲁为泥伏沙钵罗叶护,赐以鼓纛,招讨西突厥未服者。

虽然未封可汗,只封了叶护,但也表明射匮可汗的时代过去了,贺鲁上位。

贺鲁成为首任瑶池都督府都督,这意味着西突厥走进了历史尘埃,消失于长河之中,已经泛不起一丝浪花。

多少当年事,留待后人说。

但人心不足蛇吞象,当实力膨胀时,权力欲望也会膨胀,贺鲁并不是一个安份的主。

他将在某个时间,重新搅动西域的风云,只是,那又是另一个故事了。

昆丘道行军大获全胜,这是李世民武功的辉煌顶点。

长安城内,紫微殿上,李世民宴请五品以上的大臣。

他志得意满地对群臣述说人间之乐。

他分门别类,将人世间的乐事,按所处层次和职业,逐一向大臣们述说,最后,他壮志凌霄,舍我其谁地区别了大臣的快乐和君王的乐趣。

“高官厚禄,名位昭显,此仕进之乐;受诏出征,前无劲敌,此将帅之乐也;四海宁一,六合无尘,端拱岩廊,社稷安固,此帝王之乐也。”

显然,打工的乐趣和做庄家的乐趣,层次,境界,追求确实大有不同。

但帝王只一人,如李世民般的帝王,千古而下,又有几人?

李世民最后志得意满地总结说:“顷命将西征,今已克捷,万里清泰,战士咸得还家,此朕为乐之时。”

李世民举杯,向君臣祝酒,殿内山呼海啸般万岁声响起。

这是大唐的最灿烂的荣光,也是李世民最鼎峰的武功。

君臣极欢,一饮而尽。

好消息接连传来,突厥人在漠北的最后一支力量,车鼻可汗也被荡平。

王玄策出使天竺,从吐蕃借兵,平定中竺阿那顺之乱,创造了一人灭一国的神话

而四夷八方,万里之外,都风闻大唐盛世,沐浴贞观之风,

身高体长,赤发绿睛的结骨部落,自古和中国没有往来,在听到铁勒各部都归降大唐,其酋长也想亲见大唐盛世的风采。

他亲身入朝,向李世民请求授与一个官职,“执笏而归,诚百世之幸。”

李世民居店堂之高,心有江湖之远,他想起往事,无限神往地说:“昔渭桥斩三突厥首,自谓功多,今斯人在席,更不以为怪邪!”

结骨部落,只是一个缩影,当此之时,四夷大小君长,争相遣使进入长安,以亲眼目睹皇帝天可汗的风姿,也一见东土大唐的繁华。

长安城成为当时世界上最热闹,最众望所归的超级城市。

使者们络驿不绝,每年元正朝贺之时,经常有数百上千济济一堂。

李世民功德圆满,对着各国各族的使者们说:“汉武帝穷兵三十余年,疲弊中国,所获无己。岂如今日绥之以德,使穷发之地尽为编户乎!”

但当然是贞观盛世,万国来朝,但其实大唐的国力并没有想象中强大。

这可以从玉华宫的营建得到明证。

玉华宫修建于贞观二十二年,见证了即使到了李世民的暮年,他依然保持了勤俭节约,不劳民伤财,自控自制的良好私人道德。

这座宫殿,是李世民形象,但同时也表明了,大唐盛世,武功虽然冠绝天下,但民力似乎有时而穷。

在李世民的要求之下,玉华宫一切从俭。

修成之日,只有李世民所居的宫殿覆盖瓦片,而其余的房子,都用茅草遮风挡雨,作为帝国皇帝的行宫,如此简陋,千载而下,让人心怀神往,却也未免唏嘘。

但李世民没有时间感慨,他的时间不多了。

李世民是一个有着极端自觉自悟自控性格的政治家,他想和时间赛跑,把该做的,和不该做的,都替自己的子孙后代做完。

千秋万载,唐祀不绝。

想象很美好,李世民也做了他所能做的一切,但世间万事,尽力可以,但结果却未必尽如人意。

喜欢隋唐天字七书请大家收藏:(www.zuiaixs.net)隋唐天字七书醉爱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上一页目 录下一章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我的书架

如果您喜欢,请把《隋唐天字七书》,方便以后阅读隋唐天字七书第320章 一患虽去一患起,万国来朝万世风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隋唐天字七书第320章 一患虽去一患起,万国来朝万世风并对隋唐天字七书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