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来,这个妇女会用一根筷子很麻溜地将白布和已经蒸熟了的米浆分开……
那一层薄得像纸、甚至有点半透明的米浆就叫“布拉肠”。
其他的妇女会把这张极大的“布拉肠”重新平铺在干净的大圆筛里,然后在里头加入切碎了还混着葱、盐末、五香粉和布拉肠碎,再把平铺好的布拉肠混着所有的食物卷成卷饼,最后切成一段一段的。
这就是“猪肠粉”……
它其实就是薄薄的一层没有味道的大米粉皮,里头包裹着咸香味十足的切碎了的大米粉皮。
程思宁等人吃得胃口大开。
毕竟昨晚才见识过水井村人烹饪的原生态晚饭。
完全不放油的紫苏炒小鱼虾,和完全不放油的水煮菜……味道真的怪怪的。
今天这猪肠粉显得多么美味!
吃过早饭没多久,太平村村长老陈就带着人过来接程思宁一众。
老杨不放心,追着程思宁要联系方式。
程思宁把自己在青华大学科研一院的地址、科室号写给他,还留了自己办公室的电话号码。
但很尴尬的是,老杨他不识字……
程思宁叹气,心想日后这脱盲工作也得安排上。
她想了想,觉得老杨不识字,也就不太可能给自己写信。
于是她又交代老扬,“你不用担心我一去不回。这样吧,你可以每隔一个星期五就去军区找小杜,我会打电话给他,把最近的工作安排说一说。”
“或者你也可以让小杜帮你打电话找我……”
“不要担心,最多两个月就会结果的。”程思宁说道。
老杨依依不舍地点点头,眼睁睁地看着程思宁一众跟着老陈他们走了。
老陈刚开始没说啥。
一下山,老陈就迫不及待地问程思宁,“程老师,你刚才……那是已经决定要帮扶他们水井村了?”
他急得不得了,“那、那我们太平村……”
“哎哟程老师你跟我说实话,我们太平村还有戏吗?”
“早知道就应该请你先去我们村看看的!”
“我们村也很穷哒!”老陈急得团团转。
程思宁笑了,“没事啊陈村长,我们同时做两个项目也可以的。”
老陈有点不相信,“你们有多少人手啊,同时做两个项目……忙得过来吗?”
程思宁笑道:“忙得过来!对了,太平村离这儿远吗?”
老陈摆手,“不远不远!”
——太平村是附近五个村庄里唯一一个既不靠山、也不靠海的村子。
它的地理位置特别尴尬。
它在山脚下,整个村庄建立在一片斜坡上。
红溪河村在它上面,平时红溪河村的村民们能上山采点儿山珍野菜野果什么的,改善一下生活。
大石村在它下面,土地相对比较肥沃些。
太平村呢,只有一大片的斜坡……要是它坡度够大呢,倒还能开垦成梯田;但问题就是它坡度不大,平时人们居住在这儿也觉察不出。
但一种田吧,水往低处流,每一亩田总有一半儿被旱死!
再就是太平村的土壤也不怎么样,总有大大小小的石子儿,太平村的人都捡了几百年了,那些石子似乎怎么捡也捡不完……
相对于水井村,太平村也很窘迫。
——水井村是远近闻名的困难集体,国家对它……有种无限的包容。平时就不征它的农业税,到了灾荒年,都不需要水井村打报告,救济粮直接就拨下来了。
——太平村确实没水井村穷,但也没好到哪儿去。所以太平村年年都要缴粮、缴农业税!可村里确实出产不丰啊!缴完粮、缴完农业税以后,太平村比水井村还穷!!!
所以老陈现在特别需要专家的建议。
他想知道他们村到底适合种什么样的农作物,最好是经济型的,好让村民们稍微松口气。
说是说,太平村距离水井村不怎么远。
可程思宁一众还是骑了一个多小时的自行车,才赶到了水井村。
太平村的精神面貌就比水井村强些。
水井村就像个叫花子窝。
太平村就是个普通的村子,大多数村民的房子比较破旧,可也有几幢房子看起来高大气派。
而且村民们穿的衣裳……虽然也打了补丁,但相对干净体面些,不至于蓬头垢面。
他们大多数都有鞋穿,哪怕没有布鞋,脚下至少也都穿着草鞋。
这村里的孩子也更活跃,鸡飞狗跳地跟在程思宁一众人身后,不住地做鬼脸、又时不时尖叫几声,试图引起小豹子的注意。
只要程思宁一回头,村里的孩子们就作鸟兽散……
程思宁一跟老陈说话,孩子们又聚结在她身后,一会儿怪叫、一会儿嬉笑的。
老陈骂了孩子们一通,又向程思宁道歉,说乡野孩子就这样儿。
程思宁表示不介意。
抵达太平村不久,老陈就张罗着吃午饭。
程思宁没说什么,但姚丽谢伟他们交头结耳了几句,大意是太平村确实没那么穷……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