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处突然出现了一个尖尖的小点儿。
小豹子眼尖,指着那处问老杨,“杨爷爷,那里是不是我们村?”
老杨瞥了一眼,哈哈大笑,“对啊那里就是我们的家!”
小豹子高兴得拍起了手,“噢噢噢到家了!”
家。
这个字,让本已精疲力竭的叔叔伯伯们再次燃起了熊熊斗志,摇橹的劲儿又回来了!
天放大光时,船队终于回归。
村里的孩子们一早就已经守在断崖边,远远见了回归的船队,兴奋得大呼小叫,引来了村里人。
好多人争先恐后的踩着石梯下了断崖跑来接应。
“二叔,嘅快返来啦!点样啊?”
“哎!今次发达啦!姑叫鱼最少收咗两千斤啊!全部拖系船底,你哋快滴来帮手!”
“再多叫人来帮忙!”
“我们打到好多好多鱼啊!”
……
然后就是一阵兵荒马乱。
老杨他们打到的鱼,终于被村里人齐心协力地运了回去。
看着如山一般的渔获,大家喜笑颜开。
老杨的老婆二婶,和村里的能干人芳婶跑过来问程思宁,“程老师,这么多的鱼……怎么做,做成什么美食,你有没有什么要指点我们的?”
程思宁笑道:“就按你们平时的做法来做。”
——本地传统美食,对本地人有着天然的吸引。
而她需要加工的,是在二婶、芳婶她们制作成功以后,再在食品包装、销售方式上下功夫就行。
二婶和芳婶她们心里有数,开始带着全村人忙了起来。
程思宁先去大棚那儿,管了一下她的蔬菜,然后回小楼去补觉。
等到她一觉睡到下午时分才被儿子叫醒,“妈妈你别睡了!睡过头了到时候夜里又睡不着了。妈妈快起来!快去村里看看,他们做了好多好多吃的!”
程思宁这才起来了。
刚出小楼,她就闻到了浓郁的烹饪食物的香气。
还混着淡淡的、独特的海腥味儿。
村里的妇女们看到她,热情地打招呼,“程老师!快过来试试我们的鱼丸!”
“还有鱼皮饺子!”
“吃烤鱼啦!烤鱼最好吃!”
“一定要试试我们的煎鱼饼啊……刚煎出来很酥脆的!”
“程老师你喝点我们煲的鱼头汤啦,味道很不错……加了粉葛一起煲的!”
“程老师你试试我们的凉拌鱼皮,很爽脆的!”
“程老师你随便吃点垫垫肚子,马上就要开饭了啊!今天晚上是全鱼宴啊!”
……
程思宁一看,自然而然地发出了惊叹声。
别看村里的叔叔伯伯们年纪大了,身上还带着这样或那样的病痛,但打鱼的时候那叫一个精力充沛!
现在村里的婶子嫂子们也一样。
她们分工明确,各司其职,六七十个妇女齐心协力的,居然已经将两三千斤的渔获已经处理得七七八八!
——在这次的渔获里,姑叫鱼是最多的。
妇女们花了很多的精力来处理姑叫鱼。
这种体型不是很大的鱼被她们剖杀、去鳃、除内脏、清洗,然后晾晒了起来。
几乎是村里所有的石头上全都晒满了姑叫鱼,她们还拿来了自家所有的筛子,筛子里摆满了姑叫鱼,放满了村里所有的地面!
这浩浩荡荡的场面简直震惊人眼球!
其他的渔获也不少,但各种各样奇奇怪怪的东西全都有。
像杂牌军似的。
不知名的一堆大鱼,据说是青斑、石斑、老虎斑、瓜子斑……
这一堆的大鱼被掐头去尾的上锅清蒸好了,面上还洒着葱花粒和姜丝。
鱼头鱼尾被热锅干煎到微焦,再加清水煲煮。
长时间的煲煮,令汤水浓稠乳白,再加上汤里还加了妇女们去后山采回来的野生粉葛,更显得汤色厚重。
带壳类的虾、螃蟹、贝壳、海螺等,被妇女们一锅煮熟。
仗着食材新鲜,妇女们的烹饪手法简单粗暴,只用清水煮熟即可,连去腥调味的姜片盐末都不放……
当然了,她们做了蘸酱。
蘸酱也十分简单——当地的一种叫沙姜的,味道比肉姜更冲些,研磨成泥再拌上盐,浇上一丁点儿的热油。
八爪鱼、章鱼、鱿鱼这类软体鱼,处理方式稍微精致些。
但也是被简单的用清水煮熟后,切成薄片而已。
再就是,妇女们用鱼肉制作的鱼丸、鱼饼、鱼皮饺子……
这一类的食物是熟食,全都堆成一座又一座的小山。
但看起来白生生的,好像没啥胃口。
程思宁在妇女们的热情招呼下,一一试吃。
出乎她意料的是,这些东西看起来白生生的,一看就是啥配料、佐料也没放,实际上却非常合她口味!
鱼丸里应该掺了点面粉和淀粉,吃在嘴里,口感是非常弹牙的。还带着浓郁的鱼肉香气,妇女们在制作的时候放了些盐,这盐味儿并不重,恰到好处地提升了鱼丸的鲜。
煎鱼饼的味道比较浓烈些。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