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0章 还是要继续搞钱

作品:镇北王|作者:天香瞳|分类:历史|更新:2023-06-20 00:08:47|字数:4212字

关宁自然不知道,他父亲关重山远在蛮荒为他肃清障碍,并且还以克烈部落的名义派出使臣,对其登基为大康新皇表示恭祝,还会带来一份盟约,同时还会送一批牛羊马匹……

这在大康建国以来可从未有过。

当然更大的惊喜在最后,蛮荒统一平定,直接交于关宁,不过要完成此举,还需要时间……

关宁依旧在按部就班的忙碌着。

有钱了,就可以搞发展建设了,首要做的就是加建驿站。

驿站是供传递官府文书和军事情报的人或来往官员途中食宿,换马的场所。

古代通信手段缺乏,驿站是传送信息的唯一途径,也是地方与地方之间,地方与京都联系的重要手段。

内战时,各地驿站遭受严重破坏,加建驿站迫在眉睫。

关宁已经感觉到了这种窘迫,上京发往地方的政令,时效性太差,这在特殊时期,影响太大。

很可能出现边境战事已经结束,上京才收到消息的情况,也会使得上京对地方的控制力大大下降。

所以才将此事放于首位。

层层递进,上行下效,保证政令之畅通……

关宁对驿站建设提出了新的改动,不止是将其作为基础建设之用,还做了具体的职能划分。

分为驿、站、铺三部分。

驿是官府接待宾客和安排官府物资的运输组织,站是传递重要文书和军事情报的组织,为军事系统所专用。

铺由地方州、府、县衙领导,负责公文、信函的传递,凡州县往来公文,都由递铺传送。

这样分工明确,在紧急之时也不会出现混乱。

当然大力加建驿站,运营成本也会相应增加,为此关宁还准备增加商业职能,像曾经的关氏配送那样,用于民间信件传递,货物运输,停客住宿等,以用这种方式盈利而维持运营……

关宁召集内阁官员及主要朝臣商议此事,比如驿站的分布位置等。

这么多驿站加建,需要有朝廷和地方共同配合,也需要拨付大量款项。

此事主要由兵部承建,因为首先要发挥军用职能,把魏梁二国边境打通,保证朝廷能第一时间知道战情战况……

这是第一笔大花销。

第二笔大花销就是用于农忙,春耕在即,保证丰收是第一要务。

这是新朝初建的第一年,粮食产量必须要严抓。

地是有很多,但缺乏种植工具以及粮种,同时水利灌溉也要跟上。

地方上已经在进行组织,但没有钱什么都做不成。

近日送上来的折子,都是这些问题。

关宁已经交待工部,近期主要任务就是打造农具。

大康粮庄也开始发挥职能,大量回收粮种,然后分发于民。

杂七杂八的事情太多,用钱的地方太多。

关宁筹集来的一千多万两,留了一部分用于军饷军费,其余各项支出以后,发现还有很大的空缺。

工部呈送上来一份地方基础设施需要重修建设的统计,看的关宁头都大。

这包括水利,河道修缮,尤其是连接南北的澜沧大运河必须要修缮维护了。

这些问题都是隆景年间积压下来的。

关宁就不明白了。

这皇帝是干什么吃的?

难道只看到上京城繁华就以为四海升平了吗?

隆景帝不管,他不能不管。

而且以基建拉动内需,也是他定下的主策略。

基建项目就是修路,建造水利设施等。

现在大康境内主路还都是土路,哪怕是官道也不过是较为平整夯实过的土路,一旦遇到下雨下雪就会导致路面泥泞不堪,破坏严重。

这大大限制了人们的出行。

对于军队调动或其他情况影响也很大。

搞基建是以拨付款项雇佣的方式,而非传统意义上的征民徭役,这差距还是很大的。

而要做这些都离不开钱,还是要继续搞钱!

关宁看向了地图,该对南方下手了……

“陛下,今天是讲武堂正式开班的日子。”

这时成敬在身边低声说着。

“对,还有这么个事情。”

关宁突然想起来。

开办讲武堂是大概二十天前定下的事,当时由庞青云负责,首批定下了五百个名额。

不过当时并未正式开班,关宁先安排着把这些人送到了国学,进行为期二十天的文化学习,主要就是最基础的识字。

都是从军中选拔出来的,斗大字不识,关宁要的是综合性人才,不识字连教材都看不懂。

因而安排了一个初期培训,先感受下这种环境氛围,等培训结束,再正式开班。

这也是对学员心性的考验。

在军中习惯了,还真不一定能安下心……

这般想着,关宁开口道:“通传下去,开班仪式选在明天吧,今天也晚了,朕还要为他们找一个好教官。”

“是。”

成敬记录下来,又忙着离开去安排。

对于冯元推荐的这个太监,关宁还是很满意的。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上一章目 录下一页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我的书架

如果您喜欢,请把《镇北王》,方便以后阅读镇北王第580章 还是要继续搞钱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镇北王第580章 还是要继续搞钱并对镇北王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