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6章 瀛洲会武(三)

作品:开局被斩首,狄仁杰发来组队邀请|作者:随波逐流鸭|分类:悬疑|更新:2023-10-20 00:23:21|字数:4584字

李治一直站在马车上,从未坐下,有队伍迎来,他立即举手回礼。

奇怪的是,武媚娘一介女子居然跟着他站到最后。

“陛下,累了吧?”

“梓潼,你要知道,他们一个个身披甲胄,比朕还辛苦。将士们仍在坚持,朕,怎敢轻易言累呢?”

“陛下,圣明!”

李治抿抿嘴,他想的是,自己不能像阿耶那样,御驾亲征。

在这一点上,他一辈子也无法追赶上太宗皇帝。

他只能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不然的话,怎么能让战士们为了汉唐,心甘情愿的抛头颅,洒热血呢?怎么实现强国梦?

......

身披玄朱色铠甲的左右卫方队在一阵急促的琵琶声中登场,很快,嘹亮的唢呐响起。

这是由大唐南部的交州都护府组成的一支队伍。

调露元年(679年),交州都督府改置安南都护府,治所在宋平(今YN河内)。

辖境包括今云南、猴子境、广西,共13州、39县。

由于这个时代,天竺与唐朝进行文化交流,必须经过交州都护府,所以那里佛教盛行。

所以宋真为他们准备的曲子是拔罐神曲《大黑天》。

大黑天,是佛教的护法神,又是密宗的专治疾病之医神与财富之神。

左右卫大将军一看到这个曲名,他们就很喜欢。

不过,虽然交州都护府是天竺佛教徒传道的必经之地,但是他们来了之后,只放不管。

唐朝的岭南道相比国内其他地方,寺庙数量要少很多。

大概是因为这里太穷了,没有发展前途,靠一群吃不饱饭的家伙能赚几个香火钱啊?还不如来到大城市里建造寺庙敛财来得快。

渐渐地,被佛教徒管生不管养的岭南道民众,通过吸收佛道两教的优良之处,创造了不少属于本地特色的信仰,这在华夏算是独一档的。

而北方的道教被佛教挤兑得发展不下去,不得不南下,在福建发展兴盛。

其实,在这个时间节点,岭南道基本被佛教抛弃。不过,由于尚未民智开化,所以交州都护府的士兵们还是信佛的多。

宋真在这首曲子的改编下,加入了不少木鱼敲击乐,用来顶替部分较弱的鼓声。

这些小细节,让左右卫军士倍感亲切,他们跟其他十二卫一样,对己方阵营的战歌十分满意。

即使交州都护府在祖国的最南边,朝廷没有厚此薄彼,他们的装备依旧很先进。

左右卫还有另一个去处,那就是剑南道。

剑南道驻军和安西都护府,同时在防御吐蕃。

......

边军八卫走完过场,接下来轮到兵部属下的领军卫。

领军卫,顾名思义。

但是,兵部没有直统权,领军卫的领导权在皇帝李治手中。

当时选歌的时候,兵部是最后一位过来的,只剩下最后一首曲子。

《征服四海》

按道理说,这么霸气的曲名理应受到众将欢迎,但神奇的就是,偏偏留了下来。

在后世,这是一首极其冷门的曲子,出自纪录片《帝陵》。

跟《汉风》同一个作者,所以风格略带唐朝古乐的风格。

《汉风》是雅乐风格,而这首《征服四海》则是自带古代军乐的独特味道。

没有像前面几首歌那么激情,更多的是有一种傲视群雄的豪迈,仿佛让人置身于金戈铁马的沙场中,让听者似乎看到了一支压迫感十足的军队,正踏着铁骑朝你缓缓驶来。

“此间壮志,天涯何处无汉唐!”

领军卫没有一个士兵是走路的,全都骑在马上,并不是因为他们是骑兵,而是因为他们职责的特殊性。

从领军卫出来的士兵,最低都会成为十人一组的小组长。

可以这么说,兵部就等于是一座军校,而领军卫就是里面的学生。

他们都是大唐军将的后备役人员,能进领军卫编制的基本是将门后代关系户。

只是因为初唐名将太多,个个都是变态,早就把将职占满,甚至还不够分,所以没有他们领军卫的用武之地。

......

当左右领军卫走完全程后,全场的音乐停住了。

李治好奇的往出口处望去,顿时吓了一跳,马上又转换成狂喜。

因为,唐军最强军卫神武卫,没有之一,他们拉着庞然大物进场了。

神武卫的登场,让所有人都倒吸一口冷气。

薛仁贵瞪大着双眼,结结巴巴问道:“老苏,刚才好像没看到这么大的玩意啊?”

“我也不知道,难道是他们趁着我们踏步的时候,临时组装的?”

苏定方猜对了,确实是这样子的。

神威大炮由于是金属制品,基本已定型,所以拉上来是什么样子,拉出去就是什么样子。

但是谁跟你说,其他火器也是这样的?

“暴雨梨花针”就像一个巨型的攻城楼,但是搭载的不是云梯,而是一行三孔,共二十排的孔位,理论上,是可以无限叠加的。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目 录下一页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我的书架

如果您喜欢,请把《开局被斩首,狄仁杰发来组队邀请》,方便以后阅读开局被斩首,狄仁杰发来组队邀请第416章 瀛洲会武(三)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开局被斩首,狄仁杰发来组队邀请第416章 瀛洲会武(三)并对开局被斩首,狄仁杰发来组队邀请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