稳赚不赔就不叫忽悠,这叫给别人财富!
这么一想,李普西豁然开朗!
这稳稳的善良教会,耶稣背上都要纹个我,还得是闭眼的!
耶和华见了也得喊我一声李哥!
入乡随俗。
这也是尊重德州人传统!
......
戴夫带着一肚子好奇心去打电话。
李普西擦干净嘴,转身看向玛丽莎。
玛丽莎迷茫:“这就搞定了?”
“成功率90%。”
李普西耸肩:“最坏的结果也有戴夫的5万美刀。”
玛丽莎更迷茫了:“感觉好轻松的样子,跟我想象的完全不一样。”
李普西看着她笑:“小梅,你想象中的电影投资是什么?”
“恩......”
玛丽莎点着眉头想了想:“至少要看看剧本吧?”
她觉得要靠剧本质量。
李普西没否认:“剧本重要,但不是所有人都有看懂剧本的鉴赏能力。”
“美利坚全国学习障碍委员会统计数据显示,全美8%~10%的人有读写障碍问题。”
“英文不同领域还会生造新词。”
“这进一步加大了阅读门槛。”
“种种原因限制,能看懂剧本的人可能只有30%。”
“跟他们说剧本,他们只会不耐烦。”
“这里还是德州。”
李普西再做强调。
红脖子=低文化......
玛丽莎恍然:“也对。”
“哦不。”
玛丽莎连连摇头:“我们要从戴夫那里拉投资,这样说不好。”
“而且德州也不全是那样,不是每天牛仔帽骑着马,他们和别州人没什么区别。”
她委婉的提示。
李普西笑笑:“刚刚只是开玩笑。”
地域印象嘛,哪地方都有。
卧槽,你大陕不住窑洞?大蒙不住蒙古包?什么?马也不会骑?
李普西开了玩笑,把话题转到剧本上:“这是我们自己拉投资,我还有教授介绍,戴夫性格豪爽,所以才这么顺利。”
“如果是波士顿那群看着文明有礼,实则阴险狡诈的地方,难度比说服德州人要高10倍。”
“如果是在加州,找好莱坞大公司,难度直接增加100倍。”
李普西语气夸张。
玛丽莎好奇问她最熟的城市:“纽约呢?”
“我担心遇到个老太太说‘我就瞧不起你们这些外地的,你们就是来纽约乞讨!100年前的社区才叫纽约人。我祖先就是五月花号下来的,看见蓝血了吗?这才叫地道!’”
“噗嗤~”
玛丽莎被逗笑了起来,拍了一下李普西肩膀:“纽约哪有这样的老太太。”
看着举止亲昵了不少的小梅,李普西笑道:“加州那边可不是假的。华纳兄弟每年投递的剧本超过2000个,华纳的采用率不足千分之一。”
“像我这样的新人,作品被启用的可能基本是零。”
“大公司从来都不缺少剧本,剧本库里最少有三万个剧本在等着发霉,其中不缺少有许多新点子和开拓性创意。”
“它们不知道多少年之后才可能变成电影。”
“可能是10年,可能是20年,也可能是永远不会拍出来。”
“剧本打动好莱坞巨头?”
李普西摇头。
玛丽莎看着这位年轻导演。
明明比她小,语气却成熟的不行。
有点不服气。
玛丽莎抬杠:“西尔维斯特·史泰龙就做到了啊。三天时间写出了《洛奇》的剧本,打动了米高梅,还让米高梅同意了‘自己必须是电影主角’的条件。”
李普西笑了:“史泰龙那会可不是新人。拍《洛奇》的前两年就已经是好莱坞认可的知名编剧。”
玛丽莎这才想起来是这样。
史泰龙《洛奇》之前的作品都没什么名气,年代对于她来说也有些久。
不过能上百老汇,脑子转的很快。
玛丽莎又连着举了好几个例子。
李普西这次没反驳:“有可能,但可能性太小了。”
“几十年历史,拿着剧本打动好莱坞,立马就拍成电影的,只有那么几个人。”
“而且你有没有发现,那些人都是十多年前的事情。”
“时代在发展,好莱坞在发展。现如今,越是大公司,原创剧本的使用就更慎重。”
李普西意味深长。
玛丽莎好奇:“为什么?”
李普西:“因为公司管理层都是打工的。”
“好莱坞巨头股权复杂,互相制衡,高层的工作变得不稳定。”
“一部失败的电影,一整个电影季的总体失利,投资回报不可观,资本们就会让整个管理层全部换血。”
“华纳、派拉蒙......每过几年都有这样的倒霉蛋。”
“打工人也不愿意啊。”
“谁不想要多拿几年高薪。”
“屁股决定脑袋,所以为了规避这样的风险,大公司管理层不约而同的开始保守了起来。”
“顶级编剧、大明星、知名导演。”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