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克斯......”
李普西品着这个象征未来动画电影大山的名字,心底升起了浓浓的兴趣。
没有电影人会对这个百亿美刀级的IP孵化器不感兴趣。
但问题在于皮克斯背后的是乔布斯。
李普西看着壮年的果粉教父。
现在的乔布斯,前些年刚被赶出苹果,身份只剩下刚成立的电脑公司NeXT的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
很久没有登上媒体头条,似乎沦为了一个平平无奇的亿万富翁。
事业进入低谷,他的眼光手腕却没有褪色。
被苹果扫地出门,这段经历反而成了乔布斯的养料,让乔布斯完成了蜕变。
1986年,皮克斯从工业光魔独立出来,由埃德温·卡特穆尔担任总裁,阿尔维·雷·史密斯担任执行副总裁。
在寻找投资者时,乔布斯表现出了兴趣。
一开始卢卡斯觉得他的报价太低了,在发现不可能找到其他投资者后,皮克斯被各路投资人拒绝了45次,卢卡斯最终还是接受了。
‘赔钱女儿’皮克斯好歹还能卖点彩礼钱,给亲儿子工业光魔续一续。
乔布斯自掏腰包向卢卡斯支付了500万美元的技术权利,并向公司投资了500万美元现金作为资本,作为董事长加入了皮克斯的董事会。
1985年,皮克斯还在卢卡斯影业的时候,跟霓虹出版商Shogakukan达成了一项协议,要制作一部以孙悟空为原型的电脑动画电影。
在1986年他们成为一家独立公司,这个项目继续进行了一段时间,但最终因为技术还不够先进、电脑硬件还不够强大,预算又太高,项目搁置。
皮克斯也由此决定再专注于计算机硬件业务几年,直到摩尔定律使计算机动画电影成为可能。
乔布斯的手腕就体现于此。
他鼓励了皮克斯对技术的偏执。
这导致了皮克斯经营一直不顺,逐渐沦陷在破产的边缘,不得不依靠乔布斯这位仅有的投资人。
乔布斯投入了越来越多的钱,不断稀释管理层和员工持股的比例。
最终他用5000万美元的总投资,完全掌控了皮克斯。
当彻底掌控,乔布斯从天使变成了恶魔。
先是推动皮克斯裁员。
1990年4月,将其硬件部门,包括所有专有硬件技术和成像软件,出售给维康系统公司,并转移了皮克斯约100名员工中的18名。
1991年开始,又将计算机硬件部门的30名员工,包括公司总裁查克·科尔斯塔德全都裁员,员工总数直线锐减到了42人。
短短一年时间,精简了一大半,还踢掉了原来的一把手。
其手腕可见一斑。
精简开支之后,下一步就是透支未来。
推动皮克斯与迪士尼达成了一项价值2600万美元的协议,为迪士尼制作三部电脑动画电影,包括未来多年的发行协议。
这份协议让皮克斯一只脚成了迪士尼的附庸。
换来了纸面上好看的数据。
经典的金融三步计划,到了找接盘侠的最后一步。
1994年,乔布斯开始计划把包装好的皮克斯卖给其他公司。
直到从纽约评论家那里得知《玩具总动员》可能会大卖,并确认迪士尼将在1995年圣诞季发行之后,他才决定再等一等。
当《玩具总动员》在全球的总票房超过3.73亿美元,乔布斯立刻推动皮克斯在1995年上市,个人身价突破10亿美元。
乔布斯成功套现出足够的资金之后,带着资金上演一出王者回归,重新夺回对苹果的掌控。
“想要从乔布斯的手里偷鸡......”
李普西评估片刻,摇了摇头:“难度太大。”
乔布斯虽然性格和好兄弟哈维.韦恩斯坦有几分相似。
但也只是性格。
在商业手腕上,乔布斯能把哈维.韦恩斯坦吊起来打。
皮克斯已经完全成了乔布斯的东西。
李普西一时半会也想不出怎么从他手里面掏出来,除非是想办法让皮克斯变成负资产......负资产?
李普西忽然有了个想法。
收购不成,哥们挖人不就完事了!
反正乔布斯自己都要裁员,到时候直接接盘。
当然了,乔布斯不会裁掉那些能领导项目的核心员工。
但李大天才最不缺的就是创意。
他缺的就是把创意变现的技术工具人。
乔布斯裁掉的人就正正好。
核心员工也有机会。
李普西想到了霓虹行计划。
先接盘被裁的老员工,以及皮克斯的那些硬件专利技术,复刻动画抢占市场,让皮克斯活不下去。
再忽悠皮克斯那些管理层炒股,让他们也活不下去。
到时候再利用从皮克斯这里抢来的钱,把皮克斯给收购了,而且还得是乔布斯求着哥们。
相当于在别人丈夫的同意下,用他的钱开房买道具,然后拉着他的妻子嗨皮,还不用负责人。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