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三十个送玉米种的村民跟着李青峰一家一起坐在水泥长桌旁。
面对满桌子美味佳肴,口水直冒。
李青峰笑道:“你们就不问问我为什么要这么多玉米种子?”
秦绿萍道:“肯定是要来种的呗,总不会是用来吃的。”
其他村民跟着笑:“不管用来干什么,只要是青峰你要的,我们就给。”
如今大家的日子都好过了,几个玉米种而已,不是什么贵重物品。
因此大家没有丝毫舍不得。
有些人直接送来一整个干燥的玉米棒。
也有人送来剥好的玉米粒。
这诸多玉米种加在一起,种个十来亩地肯定不是问题。
李青峰想到山巅草原边缘的那些山地。
草原往下延伸到林中,植物会越来越多,水分也会越来越充足。
如果在山腰往上,草原往下的地方开荒种植玉米的话,不仅可以让玉米有足够长的光照时间,而且还能保证水源的充足。
如此一来,这些玉米一旦种出来,味道只怕要比记忆中的更鲜甜。
想到这里,他就如实跟村民们交代:
“咱们的这些玉米都是老品种,不是市面上新出的品种。”
“这两种玉米虽然都是玉米,但差别很大。”
“老品种抗病性弱,而且不耐除草剂之类的,所以需要大家人工除草,产量也不高。”
“新出的品种抗病性强,耐除草剂,所以工作也比较简单,地里有草,直接喷除草剂就行,如此一来,产量就高了。”
“但是,要论这两种玉米的味道,那绝对是老玉米更胜一筹。”
“这么说吧,如果满分是一百分的话,老玉米就是一百分,新品种的味道顶多只有五十分!”
“甚至没有五十。”
李青峰吃过不少玉米,每年都吃过很多。
但没有一种玉米能比得上老玉米的味道。
新品种玉米虽然饱满硕大,且产量还高,可味道却寡淡得很。
吃起来不像在吃玉米,更像是在吃面粉。
老玉米的滋味......
啧啧啧,李青峰简直无法形容那个味道。
这么说吧,煮老玉米的水都比新品种的玉米有着更加浓厚鲜甜的玉米味。
尤其是玉米还热气腾腾的时候,掀开锅盖时,那扑鼻而来的玉米味简直了!
他一边回味,一边在心里计划玉米的事情。
他现在得了这么多种子,那肯定是要全部种下去的。
等玉米种出来后,他就让蒋冰拿一部分去酒店卖。
一部分给高云莹的超市。
更多的则是拿去山李记。
山李记如今生意爆火,每天都能卖出好几万个油炸糍。
这还是因为山李记产量跟不上,以及人员不够多,店面不够大的缘故。
要是扩大店面,再让坤门那边多安排一些人过去,只怕一天十万个油炸糍也不是问题。
这其中当然还包括线上的销售额。
据说现在油炸糍已经流通到海外去了。
可以说,油炸糍如今的名声已经十分响亮。
有油炸糍作为主要产品,顺带着卖点口感超绝的甜玉米简直不要太容易。
李青峰的计划就是这样的。
自己先去探探路,如果成功了,再大量收购村里的玉米。
只是因为眼下事情还没有真正实施,所以他也不好提前给村民们画大饼。
因此就没跟大家说自己的计划。
不过,村里人也不傻。
大家见青峰要了这么多玉米种,种这么多玉米,他们也跟着种。
你种我也种。
不仅种红薯,还种玉米。
一时间,村里到处都是翻地耕种的身影,可谓是一派繁忙景象。
李青河家里的山地确实是没办法种植的。
因为如今两人分家了。
廖桂芳又成了作坊的管理员,要管理油炸糍作坊的大小事宜,很是忙碌。
因此,她只能抽空往村子附近的平坦地块里种上一些蔬菜红薯之类。
远一点的山地是真的没办法顾及了。
估摸着只能撂荒。
本来李青河只是负责配送,按理来说每天都能抽出一些时间干农活才对。
可李青河如今愈发有‘生意人’的派头,再加上他本就不勤快,所以也没计划种什么东西。
就连他吃的小葱都是趁着廖桂芳没觉察的时候偷廖桂芳的。
至于其他的蔬菜什么的,要么花钱买,要么偷廖桂芳的。
送玉米种的时候廖桂芳说了家里的山地情况,李青峰便趁着午休时间来到李青河家中。
他还没走入院子,远远就看到李青河猫着腰从里头的小厨房里偷偷摸摸来到外头的厨房。
夫妇二人一人一个厨房。
李青河的厨房小一些。
廖桂芳的厨房大一些。
原本李青河想要大厨房的,毕竟他好歹是一家之主。
而且还是个大男人。
要是让女人压他一头,那往后他在村民面前还有何颜面?
不过,考虑到廖桂芳给他生了儿子,而且这些年又将家里家外打理的井井有条,所以还是退了一步。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