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晚了?”我虽然猜到了其中的意思,但还是不死心的问上了一句,“您是说,那老爷子的名儿已经从生死簿上划掉了?”
看见高太奶点头,我这心里说不上来是啥滋味儿,有失望,有失落,还有对那个大姐的怜悯。
“你也不用愁眉苦脸的,借寿是没借成,但是那老头儿还有些日子。”
还有些日子,但这日子到底有多久?
“不能吧?那大姐说头年儿的时候她老公公差点一口气没上来直接过去,这她才想到了借寿这一茬。”我试探着问道。
高太奶没好气儿的反问道,“那不是没死吗!我问你,她老公公今年多大岁数?”
我在心里盘算起来,“过完年应该是七十四了…”
说完这话,我顿时明白了是咋回事。
在咱们民间,一直有一个老话儿,那就是‘七十三,八十四,阎王不接自己去’。
意思就是七十三和八十四是人一生中的两个坎儿,人活到这两个年纪,便随时有死去的可能。
这句话其实是有典故的,孔子逝世时虚岁七十三岁,孟子去世时虚岁八十四岁。
他们两位是谁啊?是当世的圣人啊!连圣人都过不去的关口,那普通老百姓有几个能过去的呢?
由此,民间便有了这句‘七十三,八十四,阎王不接自己去’。
同样的说道,还有男人临近六十和六十岁之后,就不能过整十的大寿,比如六十大寿要五十九过,七十大寿要六九过。
其余的先不谈,只说一说这六十。
六十年为一甲子,便是一次轮回,根据民间的说法,人活到了这个岁数,就会引起阴曹的注意,说句难听的就是可能就要在生死簿上把这个人好好的查一下了。
至于‘整十九过’,其是为了躲‘九’。
九为数之极,岁数大了,到了尾数逢九的年纪,颇有点过到头了的意思。所以便要把整十的大寿,拿到逢九这一年来过。
但以上种种,其实是因为古人的寿命都不算长,毕竟‘人生七十古来稀’,这才有了这么多说道。
没办法,谁让‘发财’和‘高寿’几乎是所有国人的终极愿望呢?
言归正传,大姐的老公公过了七十三这一道坎儿,或许真的还有些日子。
但毕竟我接手了借寿这个活儿,得给人家一个交代,所以他还能活多久我得弄清楚。
万一这老爷子只能再活上几个月,到时候那大姐以为是我没办成,发个疯把我的店砸了可咋办?
“高太奶,那位大姐的老公公还能活多久啊?”
她老人家看了我两眼,无可奈何的摇了摇头,“老人不看寿这是规矩,所以我跟你说了,只是让你你心里有个数,完事就哪说哪了。”
我连忙点头答应,高太奶这才接着说道:“大概有你表文上写的一半吧。”
表文上我写的期限是三年,一半也就是一年半,高太奶她老人家说的还是大概,那我估计那老爷子也就还有一年多一点的寿命。
“差的有点多啊…”我小声嘀咕着。
高太奶用手指头点了我两下,“我就知道你得这么寻思!你小子一撅屁股拉几个粪蛋儿我都知道!”
话虽然不好听,但我听她老人家这话的意思,怎么好像事情还有缓儿……
已经唠到这份儿上,高太奶也不再跟我打哑谜,直接了当的对我说:“你高太奶我好话说尽,求爷爷告奶奶的,请判官把他儿子的寿数借了点过来,给他凑了个整。”
说着,高太奶伸出了两根手指头。
还能活两年……到时候再加上丧葬费,大姐的儿子上到高中应该没啥问题……
“臭小子寻思啥呢?”
我立马回过神,“高太奶,不是说生死簿上勾了名,寿数就不能再改了吗?还有,大姐老公是植物人,他咋同意的啊?您别告诉我,这半年多的阳寿不是借的!”
“你胡翠萍太奶说你有时候发傻,我一开始还不信,现在一看我这老姐姐说的一点儿不差!”高太奶又是几句嘲讽。
不过她还是耐心的跟我说明了原因,生死簿上勾名,一切再无转圜,那是对人来说。
到了这地步,无论你道行有多高,行的是哪家法事,只要阴司不愿意费功夫,那就是墙上挂门帘——没门儿!
但换句话说,如果你有本事能请判官动动手指头,只要不是太过分,倒也能办。
至于大姐的老公……人家是植物人,又不是死了!只需要把魂儿叫出来问一问就行了。
“这事儿是柳长风办的,老仙儿来回跑了两趟呢!回头你记得谢谢仙家!”
我点点头,“您俩我都要谢!回头我给您送点钱,打麻将兜里可不能差钱儿。”
一听这话,高太奶笑得都有些合不拢嘴儿。
“高太奶,我还有个问题,您咋能请动的判官啊?”
她老人家义正言辞的说道,“借寿可不是谁家都能整的!这么好的给堂口扬名、给我玄孙长脸的机会,我不得好好使使劲儿啊!”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