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甚至都不知道这种水果叫什么名字。
他没问,唐诗妈妈也没有说,见他喜欢吃,就准备到时候再去摘点。
“哪来的檬檬?”唐诗拿了一颗。
“我不知道啊,阿姨给我的,那边还有半盘,我吃了不少了。”宋辞回答道:“这叫檬檬?”
唐诗给他一个白眼。
把盘子都端到炉子上,才开始把灶里没有烧完的柴火取出来。
熟练至极,看得宋辞啧啧称奇,回到家,她好像马上就可以无缝衔接,什么事情要怎么做,她都心里有数。
拿着黑漆漆的铁锅,唐诗把它放在一边,打开盖子开始盛饭,唐诗妈妈最后一个汤也做好了。
宋辞是不习惯当客人的,但是他又找不到事情可以帮忙,只好坐着等吃饭。
“肯定饿了,先吃饭,诗诗把热水烧着,等会儿泡脚好睡一些。”
唐诗已经在打水了,把另一个锅放到火坑里,才回到饭桌上,麻利又干脆。
“吃吧。”唐诗看了看他。
宋辞点点头。
折耳根炒腊肉,蒸香肠,油炸土豆片,炒鸡肉,腊排骨,凉拌猪耳朵,还有蒸的鸡蛋羹,再加上一个菌子汤。
吃不完,根本吃不完。
真香!
不知道为什么,明明很油,还有那么多辣椒,但是就是很好吃。
宋辞一口气吃了三碗饭,才感觉自己吃不下去了,刚才还吃了两个烤土豆,他很久没有吃这么多了。
吃完饭,准备帮忙收拾的他,丈母娘也没有让。
“男娃做这些干啥?这是女娃的事情。”
宋辞算是清楚唐诗为什么不让他进厨房了,这种言传身教,唐诗以前是那种性格,也不奇怪了。
什么都不让做,宋辞只好去院子里,听着蛙叫蝉鸣,享受农村不一样的夜晚。
探头看去,还能看到漫天星光,那是城市看不到的星光,就像是整条银河,都距离自己很久的感觉。
拿着手机,宋辞拍了个照片,下一次看到这种星光,也不知道是几时了。
站在院子边上,还能看到别人家的灯光,后方,就是绵延的山林,在这种大山里的村子,显得那么特别。
远处,传来敲击竹筒的声音。
“那是在吓野猪呢,这个季节,野猪容易下山吃土豆。”唐诗和他解释。
“你怎么出来了?”宋辞有些疑惑的问道。
把刺莓递给宋辞,唐诗拿着花露水在他身上喷了一下。
“妈怕伱一个人无聊,让弟弟帮忙,让我出来陪陪你。”唐诗吃掉一颗刺莓:“这是她自己去摘的,一般都被孩子摘完了,我们小时候特别喜欢吃这个。”
刺莓,五味子,八月瓜,野葡萄,荔枝,板栗,胡豆,这些东西,贯穿了她的整个童年,说起这些的时候,唐诗都是眼睛发光的。
这里的每一座山,她都知道,都熟悉。
“每次回来了,就不想再出去了。”唐诗看着夜空下只有轮廓的群山:“但是不出去,又不行的。”
家乡安置不了躯壳,外面容纳不了灵魂。
那些无可奈何,最终都化成了叹息,如今更是这样,这里有舍不得的人,外面也有舍不得的人。
“以后,老了就回来养老,养点猪,养点牛羊,然后养点小鸡小鸭,种点蔬菜,每天喝喝茶,晒晒太阳,晚上看星星,白天放牛羊。”宋辞说道。
唐诗噗嗤一笑。
这里啊,以后也是弟弟的,可不是她的,养老还得回来买房子呢。
“老妈说,在计划修路了,也不知道最终能不能修得通,要是路修好了,回来也方便。”唐诗有些期盼。
宋辞默默的把这个消息记下来。
这里,确实是好地方,在这里修个房子,以后每年回来住一段时间,带着孩子干干农活,也挺好的。
总之,这里有他们的姥姥,就像是半个家一样,和其他地方是不一样的。
“修好了,就可以直接从机场开车回来了,倒是省了几个小时的山路。”宋辞对这条几个小时的路,记忆犹新。
这辈子都没有走过这么长的路,就像是徒步一样,翻山越岭,好些路,都是在悬崖上开出来的,走着都心惊胆跳的。
这地方,什么都不缺,就是缺个公路。
“有条公路就很好了,老人看病也方便,好多次,老人家生病了,都得抬着出去。”唐诗是见过这个场面的,一人重病,全村帮忙。
如果不是现在没有那么多钱,她都想投资一条路,能修到一半也好啊!
起码少走一半的路,或者说,一半的路不那么难走了。
坐在小院子里,两人聊着关于唐诗家乡的事情,门口,唐诗妈妈悄悄的看了看他们,也没有打扰,又回屋忙活去了。
唐枫默默的给烧沸的锅里加了水,拿出一张试卷开始做起来。
不知不觉,宋辞打了个哈欠,唐诗才反应过来时间不早了:“去洗洗脚睡觉吧,我给你找鞋子。”
洗澡没有家里那么方便,宋辞也没有提,在热水里泡了脚,然后就被唐诗带着上了吊脚楼,房间都在楼上,唐诗自己一间,唐枫一间,唐诗妈一间。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