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3章 豪雄殒落,形势急转直下

作品:三国浪荡子,却成了千古一帝|作者:山风木鱼|分类:历史|更新:2023-09-10 19:09:48|字数:5056字

送走了辛毗之后,皇甫郦又来求见。

问陶应道:“听说将军今天又接见了袁绍的使者?”

“此惑敌之计也。”

陶应道:“百足之虫,死而不僵,袁绍虽遭大败,但是其兵势犹存。本将故意示好于他,可使之轻敌。”

皇甫郦又道:“此前与吾方协议,犹有疏漏,未注明表将军为当朝大将军之事,其间用词也有不当,尚需修改。”

有内奸?

又或者辛毗暗中向皇甫郦透露自己撕毁协议之事?

陶应心中暗笑,随手从一个精致的柜子里取出几张纸交给皇甫郦。皇甫郦一看,正是之前自己亲笔所写的合约。

原来……陶应当着辛毗的面撕掉的一份是假的!

皇甫聊脸色微变,却又赶紧用尬笑掩饰过去。

然后,提起笔来,在后面写道:“陶飞扬功在社稷,当向天子请旨,表为大将军。”

又拿出自己那一份,将这一句话添上。

再各自盖印签字。

陶应将合约收起来,也不请他吃饭,直接让人送他回驿馆。并于第二天让人将他送出城去向曹操复命。

……

一个月之后,袁、曹大战再起。

曹操三路大军进攻冀州:

北线的曹仁、张燕和司马懿率十五万并州军和黑山军在常山打败吕威璜,然后,挥军再攻邯郸。

南线乐进五万人马猛攻内黄。

中线是平原郡,平原郡是这次的重点。

曹操留曹纯率三万人马守平原都以防陶应,然后,亲率十万人马进攻清河郡。

……

袁绍的实力也得到了一些恢复。并且,从东部鲜卑素利那里又借到了三万鲜卑军,从乌桓楼班那里也借到了三万乌桓军。

然后,北线让赵睿用五万人马死守邯郸;南线让张合用八万人马在内黄顶着乐进的进攻;亲领淳于琼、蒋奇等大将,率十五万人马在清河与曹操决战。

其实,两人都未尽全力,都留了不少的军队在提防着陶应。

曹操将夏侯渊留在雎阳,于禁留在颍川郡,李典留在泰山郡。在这三郡都安排了不少的守军。

袁绍也一样。

在勃海郡、渔阳郡等地安排了不少的守军。

……

陶应也在调兵遣将,给青州的太史慈增兵,使青州的兵力达到了十八万。给曹操的回复是要从乐安郡北上进攻勃海郡。

给袁绍的回复是要进攻曹操占据的平原郡和泰山郡。

但是,实际上却是雷声大雨点小,并没有真正发动进攻。

不过,暗中却在让张辽率六万人马入驻莒县;赵云率六万人马入驻彭城;汝南的吕布的兵力也维持在八万。

然后,静观袁曹战局,准备在最有利的时机进攻兖州。

陶应还是想打曹操!

因为在陶应看来,曹操要比袁绍厉害得多。虽然从现在的兵力来看,袁绍要略多于曹操,但其实曹操才是真正的老二。

……

一切都计划得好好的。

但是,人算不如天算。

当陶应还在现望,想要做渔翁,在蚌夹着鹭的嘴巴的时候才出手时,战场上却出现了令人意想不到的变化。

……

清河郡,由于人马太多,袁绍并没有将军队放在甘陵(今临清县)城中,而是在旷野中择地依山傍水建立营地。

这一天,正当袁绍与谋士们议事的时候,袁绍突然又是眼前一黑,昏倒在地。

医者说的是“眩晕怔忡”。

后世叫……高血压。

这已经不是第一次晕倒了。自一年前在剧县时那次晕倒之后,后来又晕倒过好几次。但是,以前每次都是晕倒不到一刻钟就会醒来。

而这一次却等了足足两个时辰!

醒来之后,袁绍表现得很是虚弱。躺在病榻上,让人叫来随在军中的淳于琼、沮授、审配、许攸、辛毗。

见到众人都来了之后,便对众人道:“吾意在扫平天下,然壮志未酬,身体却难支撑,实乃憾事也。”

众人闻言,纷纷出言相劝。

资历最老的淳于琼说道:“主公但请放心。身体虽有小恙,但只要按良医所嘱,放宽心胸,按时服药,必会很快痊愈。”

而辛毗则说道:“此时战事胜负未分,优势仍在吾方。只要陶应出兵攻打兖州,曹操首尾不能相顾必然惨败而退兵。主公不必太过忧心,保重身体要紧。”

“尔等就不用安慰吾了。”

袁绍摇了摇头,对众人道:“吾自己的身体自己清楚,现今已是油灯尽枯,大限将至了。尔等都是跟随本将多年的亲信之人,临别之即,尚有一事相托。”

喘了几口气,又接着说道:“绍之幼子袁尚,虽未弱冠,亦从未统兵。但聪慧而果敢,吾欲以之为嗣,还请诸位尽心辅佐。”

沮授闻言,上前劝道:“自古以来,废长立幼乃取乱之道。况三公子尚未弱冠,又从未接触军政之事,恐难堪大任。依属下看,如今大公子已经不在,就该立二公子为嗣。”

“此言差矣。”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目 录下一页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我的书架

如果您喜欢,请把《三国浪荡子,却成了千古一帝》,方便以后阅读三国浪荡子,却成了千古一帝第393章 豪雄殒落,形势急转直下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三国浪荡子,却成了千古一帝第393章 豪雄殒落,形势急转直下并对三国浪荡子,却成了千古一帝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