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6章 大结局:帝始于浪,亦终于浪!

作品:三国浪荡子,却成了千古一帝|作者:山风木鱼|分类:历史|更新:2023-12-19 10:21:05|字数:5042字

大夏七年(公元212年)三月。

大夏皇帝在里海边击败罗马皇帝卡拉卡。卡拉卡死于乱军之中,三十万罗马军团全军覆灭。

卡拉卡死后,强大的罗马帝国四分五裂,分裂成数十个国家。

同一年,在陶应的强力要求下,与大夏同盟的安息帝国皇帝沃洛加西斯五世,抓捕了大量罗马帝国的战俘和百姓,用他们开凿苏伊士运河。

没有后世那么大的工程。

后世的苏伊士运河,全长190公里,河宽在最窄处280米,最宽处345米,水深22.5米。

也不能与中国的京杭大运河相比。

京杭大运河刚修通时,全长2700公里,平均宽20米,水深10米。

陶应让沃洛加西斯五世修的这个苏伊士运河,长度倒是有190公里,河宽最窄处只有80米,水深也只有18米。

工程量也不是很大。

比起长达2700公里的京杭大运河,仅仅190公里的苏伊士运河简直就是小儿科。

在此后的战争中,抓了十几万战俘和罗马百姓,仅用一年时间就修好了。

……

大夏八年(公元212年)四月。

在陶应的命令下,大夏帝国十二支海军舰队全部通过苏伊士运河,进入地中海,每支海军舰队载员都在一万五千人以上,共运来精锐大夏军十五万人马,其中一万为火枪兵。

藏州(西域)各郡也派来五万多援军。

陶应在罗马的可用兵力达到了三十多万,其中两万为火枪兵。

三十多万人马,在四分五裂的罗马帝国中一路竖扫横推,大开杀戒。原罗马帝国人口十不存一。

随后,又出地中海杀向大西洋。

血洗大不列颠,如对待倭人一样对待盎撒人。

自此,盎撒与倭人一样,成为地球上消失的民族。

……

夏元九年(公元214年)七月,大夏皇帝远征归来,班师回到南京。

内阁次辅贾诩密告陶应:“吕布联络朝中大臣,欲拥立其外孙陶安为太子。”

陶应让人召来吕布,问道:“岳父欲反乎?”

吕布道:“陛下在,臣不敢反;请立皇长子安为太子。”

陶应道:“皇长子姓陶,不姓吕!”

吕布道:“亦微臣外孙也,臣恳请陛下立长。”

陶应不语。

吕布又道:“陛下西征两年,皆由皇长子陶安监国,两年期间并无差错。恳请陛下为皇长子正位。”

陶应问道:“岳父可知前朝外戚之祸?”

这话已经说得很明白了。

可吕布却自恃功高并有朝中大臣支持,对陶应道:“外戚护国主,理所当然。况大汉朝之祸,又岂止外戚哉!”

陶应怒!

遂对吕布道:“岳父武艺天下第一,若能打得过朕的五名羽林卫小卒,朕便依你立长子陶安为太子。”

吕布问道:“君无戏言?”

陶应道:“自无戏言,可请朝中百官为证!”

翌日,吕布与五名……年轻的……羽林卫小卒在校场上决斗。被羽林卫小卒用燧发枪打成筛子。

临死之前,指着那些年轻的羽林卫,狠声道:“年轻人不讲武德!”

……

那五名羽林卫小卒分别是:

邓艾、姜维、郭淮、全琮、张翼。

……

又过了十年,至夏元十九年(公元224年)。

大夏帝国国势愈盛!

安息帝国和贵霜帝国也被大夏国灭掉了。

整个欧亚大陆,包括澳州等东南诸岛,已全部成为大夏国的领地。汉人的在籍人口总数达到了七千多万人。

国库黄金储备达十万吨!

各类登记在册的大型海船,数量达到了一万多艘。几乎所有的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沿岸,都建立了大夏帝国的港口,或海船补给点。

……

陶应已经四十八岁了,有儿子二十余人。

其中排在最前面的“安邦治球,寰宇皆统”八个儿子都已成年。

长子陶安,允文允武,在诸皇子中最为突出。

陶应立陶安为太子。

然后,又将其它几个儿子分别封为各处海外领地为王。有大臣觉得不妥,被陶应否决。还是那句话:

“老陶家不养废物!”

若坐拥中枢,占尽天时、地利、人和,却没有能力和手段节制诸王,那就改选贤明者为皇。

当然,陶应也同时规定:“君王之泽,三世而减,五世而斩”。

就是所封的亲王,只能世袭三代,三代之后降为“侯”,到五世之后,如果没有特殊贡献,则降为普通百姓。

有这些条款限制,亲王的势力也很难发展起来。

只要不是太混蛋的皇帝,也不会被诸侯王造反夺位。反之,如果皇帝真是混蛋,被夺位也是应该。

……

此时的太子陶安已经二十八岁了。

陶应见国势稳定,索性又再次让太子监国,所有军政大事都交给太子处理。

而陶应自己,则潜心于科研。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上一章目 录下一页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我的书架

如果您喜欢,请把《三国浪荡子,却成了千古一帝》,方便以后阅读三国浪荡子,却成了千古一帝第636章 大结局:帝始于浪,亦终于浪!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三国浪荡子,却成了千古一帝第636章 大结局:帝始于浪,亦终于浪!并对三国浪荡子,却成了千古一帝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