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释:
[1]申徒嘉:姓申徒,名嘉,郑国贤人。[2]伯昏无人:“昏”是道家所崇尚的一种人生境界,以“无人”为名,可见是庄子寓托。[3]执政:子产为郑国执政大臣,故自称执政。不违:不避。[4]后人:看不起人。[5]所取大者:谓求广见识,培养德性。取,求。大,指学问德性。[6]自状其过以不当亡者众:为自己的过错进行辩解,以为不应当残形的人很多。[7]彀(gòu)中:张弓弩射程之内。一说喻刑网。[8]中地:箭矢射中的地方,喻在刑网之中。[9]怫(fú)然:脸上变色的样子。[10]废然而反:怒气全消。[11]洗我以善:即以善洗我,指用善道来教导我。洗,犹教育。[12]以下两句是说,现在你和我交往于德的修养之中,但你却在形貌上来衡量我。形骸之内,形体之内的精神世界。形骸之外,外貌,指断足之身。[13]蹴(cù)然:惊异不安的样子。[14]子无乃称:你别再说了。乃称,犹复言。乃,读为“仍”,复,再。
点评:
在这一节,庄子写出了统治者与知识分子两种完全不同的人格形态与价值取向。申徒嘉与上文的王骀受到当道者的惩罚而成为“兀者”,追求的是内在生命的充实。子产身居要职,所追求的是功名、利禄、权势、尊位,他待同门申徒嘉以貌取人、以势压人,以形式上的“德”来要求别人,正是“游于形骸之内”而“索于形骸之外”。
鲁有兀者叔山无趾[1],踵见仲尼[2]。仲尼曰:“子不谨,前既犯患若是矣。虽今来,何及矣!”无趾曰:“吾唯不知务而轻用吾身,吾是以亡足。今吾来也,犹有尊足者存[3],吾是以务全之也。夫天无不覆,地无不载,吾以夫子为天地,安知夫子之犹若是也!”孔子曰:“丘则陋矣。夫子胡不入乎,请讲以所闻!”无趾出。孔子曰:“弟子勉之!夫无趾,兀者也,犹务学以复补前行之恶,而况全德之人乎[4]!”无趾语老聃曰:“孔丘之于至人,其未邪?彼何宾宾以学子为[5]?彼且蕲以諔诡幻怪之名闻[6],不知至人之以是为己桎梏邪?”老聃曰:“胡不直使彼以死生为一条,以可不可为一贯者,解其桎梏,其可乎?”无趾曰:“天刑之[7],安可解!”
注释:
[1]叔山无趾:虚构的人物。叔山是字,遭刖足,脚趾被切断,所以称号为“无趾”。[2]踵(zhǒng)见:用脚跟行走去求见。踵,脚后跟。[3]犹有尊足者存:还有比脚更尊贵的东西存在。尊足,谓“尊于足者”,犹言贵于足。[4]全德:谓道德完美、内德充足。[5]彼何宾宾以学子为:他为什么经常来请您指教呢?宾宾,犹频频、缤缤。以,而。学子,学于子。[6]蕲:求。諔(chù)诡幻怪:奇异怪诞。[7]以下两句是说,这是天然加给他的刑罚,怎么可以解除呢?天刑之,天然刑罚,指孔子天生根器如此。
点评:
叔山无趾认为孔子的道德说教不符合人的自然天性,老子则更深刻地指出孔子这样是由于没有广阔的视野,不懂得顺乎自然的道理。从道家的观点来看,儒家对问题不能作整体观,不能从多面性、多元性去观察,只知一味地以礼仪规范的条条框框束缚自己。这种不同的着眼点,造成了儒道两家截然对立的价值观。
鲁哀公问于仲尼曰:“卫有恶人焉[1],曰哀骀它[2]。丈夫与之处者,思而不能去也。妇人见之,请于父母曰‘与为人妻宁为夫子妾’者,十数而未止也。未尝有闻其唱者也,常和人而已矣。无君人之位以济乎人之死[3],无聚禄以望人之腹。又以恶骇天下,和而不唱,知不出乎四域[4],且而雌雄合乎前[5]。是必有异乎人者也。寡人召而观之,果以恶骇天下。与寡人处,不至以月数,而寡人有意乎其为人也;不至乎期年,而寡人信之。国无宰,寡人传国焉。闷然而后应,泛(而)若辞[6]。寡人丑乎[7],卒授之国。无几何也,去寡人而行,寡人恤焉若有亡也[8],若无与乐是国也[9]。是何人者也?”
注释:
[1]恶人:指形貌丑陋的人。[2]哀骀它:虚构的人名。哀骀,形容貌丑。[3]以下两句是说,他没有权位去救济别人的灾难,没有钱财去养饱别人的肚子。望,如月望,饱满的样子。[4]不出乎四域:不超出人世。[5]雌雄:指男女。[6]泛:漫不经心的样子。[7]寡人丑乎:喻鲁哀公感自愧不如。丑,惭愧。[8]恤(xù)焉:忧闷的样子。[9]若无与乐是国也:即“是国若无与乐也”,好像国中再也没人与我共欢乐似的。是,此,指鲁国。
原边注:
庄子写形体丑,是为了强调心灵的美。内在生命充实圆满的人,外形如何是无关紧要的。哪怕“恶骇天下”,也不会妨害其德行之美,这就叫作“德有所长而形有所忘”。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