尧让天下于许由[1],曰:“日月出矣而爝火不息[2],其于光也,不亦难乎!时雨降矣而犹浸灌[3],其于泽也,不亦劳乎!夫子立而天下治,而我犹尸之[4],吾自视缺然。请致天下。”许由曰:“子治天下,天下既已治也。而我犹代子,吾将为名乎?名者[5],实之宾也。吾将为宾乎?鹪鹩巢于深林[6],不过一枝;偃鼠饮河,不过满腹。归休乎君,予无所用天下为!庖人虽不治庖[7],尸祝不越樽俎而代之矣。”
注释:
[1]尧:儒家理想的圣王。许由:传说中的隐士,隐于箕山(今河南登封南)。[2]爝(jué)火:小火。[3]浸灌:浸润渐渍,人工灌溉之意。[4]尸:主。[5]以下两句是说,名是实的宾位。[6]以下四句是说,小鸟在茂林中筑巢,所需不过一根树枝;偃鼠到河边饮水,所需不过满腹。鹪鹩(jiāo liáo),小鸟名。偃(yǎn)鼠,一名隐鼠,又名鼹鼠,即田鼠。[7]以下两句是说,厨师虽然不下厨,主祭的人也不会越位代他来烹调。尸祝,对神主掌祝的人,即主祭的人。樽俎(zūn zǔ),指厨事。樽,盛酒的器具。俎,盛肉的器具。
原边注:
“名者,实之宾也”,庄子借许由之口,道破名是实的影子,透彻地写“无名”。世人汲汲于功名,其根源处,即是贪欲。
肩吾问于连叔曰[1]:“吾闻言于接舆[2],大而无当,往而不返。吾惊怖其言,犹河汉而无极也;大有迳庭[3],不近人情焉[4]。”连叔曰:“其言谓何哉?”“曰:‘藐姑射之山[5],有神人居焉,肌肤若冰雪,(绰)[淖]约若处子[6]。不食五谷,吸风饮露。乘云气,御飞龙,而游乎四海之外。其神凝[7],使物不疵疠而年谷熟[8]。’吾以是狂而不信也[9]。”连叔曰:“然。瞽者无以与乎文章之观[10],聋者无以与乎钟鼓之声。岂唯形骸有聋盲哉?夫知亦有之。是其言也[11],犹时女也[12]。之人也,之德也,将旁礴万物以为一[13],世蕲乎乱[14],孰弊弊焉以天下为事!之人也[15],物莫之伤,大浸稽天而不溺,大旱金石流土山焦而不热。是其尘垢粃穅,将犹陶铸尧舜者也,孰肯以物为事!宋人资章甫而适诸越[16],越人断发文身,无所用之。尧治天下之民,平海内之政,往见四子藐姑射之山[17],汾水之阳[18],窅然丧其天下焉[19]。”
注释:
[1]肩吾、连叔:古时修道之士。历史上是否实有其人,已不可考。[2]接舆:姓陆,名通,字接舆,楚国隐士。这里作为庄子笔下的理想人物。[3]大有迳庭:径与庭相距太远,形容太离题。迳,通“径”,门外路。庭,堂前地。[4]不近人情:不符世情,言非世俗常有之情。[5]藐:遥远的样子。姑射(yè)之山:传说中的神山。[6]淖(chuò)约:轻盈柔美。处子:处女。[7]神凝:精神专注。[8]疵疠(cī lì):恶病,指疾灾。[9]狂:借为“诳”。[10]以下两句是说,无法和盲人共赏文采的美观,无法和聋人共赏钟鼓的乐声。瞽(gǔ)者,盲人。文章,文采。[11]是其言:指上文心智亦有聋盲。[12]时:同“是”。女:同“汝”,指肩吾。[13]旁礴:犹混同。一说广被之意。[14]世蕲(qí)乎乱:意指世人争功求名,纷纷扰扰;党派倾轧,钩心斗角,所以说求乱不已。[15]以下四句是说,神人不为外物所伤,洪水滔天他也不会被溺毙,大旱使金石熔化、土山枯焦,而他不会感到热。大浸稽天,大水滔天。浸,水。稽,及。[16]宋:诸侯国名,今河南商丘一带,殷后,微子所封。资:贩卖。章甫:商代的一种冠。诸越:今浙江绍兴一带,越人自称“于越”。[17]四子:指王倪、啮缺、被衣、许由。这是寓言,不必指特定的人物。[18]汾水:在今山西境内,黄河的支流。阳:山南水北为阳。[19]窅(yǎo)然:犹怅然,茫茫之意。
点评:
《逍遥游》描绘神人的形象,却意在写心。形的巨大乃是用来衬托出心的宽广,本段“旁礴万物以为一”正是描述至人的开放心灵、神人的广阔心胸。在这段对话式的寓言中,“心”字未及一见,笔触所及,却处处在暗写心神的灵妙作用。如“乘云气,御飞龙,而游乎四海之外”是写心思的自由奔放,“其神凝”则是在写心神的专注。“岂唯形骸有聋盲哉?夫知亦有者”则由形体的残缺引出心智的残缺,并借由心智的盲者、精神的聋者,反差地描述另一种身心康泰的神人具有“旁礴万物”的开阔心胸。庄子运用浪漫主义超越现实的艺术手法,意在超越物质形相的拘束,以突破现实中的种种藩篱。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