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 谏楚襄王

作品:侠影美颜|作者:德兰Y|分类:武侠|更新:2023-07-11 12:50:00|字数:7590字

赏析:

庄辛的《谏楚襄王》,以往各种选本都据《战国策》选入,其实《新序》所录保留了原文历史真实性与地域特色,更能反映战国时文学的特色。据马王堆出土帛书《战国纵横家书》,这类材料原本为书信、上书、谏说辞令底稿追记稿,多无主名。《战国策》《说苑》《新序》所收在开头、结尾加了主名和有关背景及有关事情发展结果的文字,这都是汇编者所加,所以有的将人名弄错。据此《谏楚襄王》应是庄辛所写文章献于楚襄王者,传抄者加了开头结尾的字。

本篇是庄辛劝谏楚襄王应远离奸佞谄媚之徒而襄王不听,结果造成秦兵大举进攻占领了巫山、江汉和楚都鄢、郢之地的情况下向楚襄王的劝谏之辞。此时楚襄王已悔当时未用庄辛之言,但不一定对有关问题有深刻的认识。在形势好转之时可能会旧病复发,所以庄辛在劝谏之前先说:“君王用辛言,则可;不用辛言,又将甚乎此。”以便使楚襄王看清问题的严重性,然后引了“亡羊而固牢,未为迟”等语,又使他看到只要猛醒,也还来得及补救。“汤武以百里王,桀纣以天下亡”是全文主旨所在,却在说明尚有机会改正错误之处点出,行文既有严密的逻辑推理,又摇曳多姿。然后下面以形式上并列而内容上递进的五段,说明作为一国之主,不能亲近小人、沉溺于声色,不理国事,对其他国家的觊觎完全不知。

作者由青蛉到黄雀,再到鸿鹄,再到蔡圣侯,再到楚襄王,由小到大,由近到远一步步比喻言之,使楚襄王认识到:在世间万物之中,无不存在互相较量,从昆虫至一国之君,生存中都时时存在危险。可以说,这是用归纳证明一条定理:勤于国政,以富民强国为务者兴,怠于国政,以欲财与享乐为务者亡。其证明之方法与赫胥黎之证明自然界物竞天择、弱肉强食的办法有点相似,但作者是以勤政亲民为宗旨。在整个阶级社会中,庄辛所得出的结论是具有普遍性的,所以很具有启发性与教育意义。这五段文字整饬,多排比,而很有文采,形容事物能抓住特征,形象而生动。

前人对本文也极为称赞,明代田艺蘅说:“其说从小而至大,从物而至人,从外而及内,缓而不骤,婉而不触。”胡时化说:“渐说到襄王身上,文极委曲。”(明张文爟《战国策谭棷》卷五引)清余诚说:“起首数行以‘未晚’‘未迟’劝慰顷襄,已括一篇大旨。下乃宽宽借客相形,从小说到大,从物说到人,从人说到王,最有步骤,而无力人情又最透快,闻着那得不猛省!”(《古文释义》)近人刘咸炘说:“纵横之辞,具《战国策》。其铺张之势,引喻类物,即赋家之源。若庄辛之引喻,穷极情志。辛本楚人,盖屈宋之徒也。”(《文学述林》)这些都可说是领略到了本篇体制上的特征与其中的意趣。

我们将本文看作赋,因为它有如下特征:一、由问对引起全文,此即刘勰所说“述客主以首引”;二、主体部分由内容上同类的段落组成,其事理意义则逐层递进;三、语言骈散结合,介于赋与散文之间。将上述几点与宋玉的《对楚王问》《风赋》,枚乘的《七发》等比对而看,不难看出其中的源流关系,显然,它给这些作品以巨大的启示,我们可以将其看作七体赋之滥觞。明代陆深以为此文乃“策赋之流”,实乃灼见。《七发》是汉代散体赋的开端,因此,《谏楚襄王》与后来的汉赋也是有着血缘关系的。

喜欢侠影美颜请大家收藏:(www.zuiaixs.net)侠影美颜醉爱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上一页目 录下一章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我的书架

如果您喜欢,请把《侠影美颜》,方便以后阅读侠影美颜第31章 谏楚襄王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侠影美颜第31章 谏楚襄王并对侠影美颜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