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评:
“用九”即用九之道,也就是全面而不是片面地应用乾元之道的基本原则。《乾》卦六爻皆以龙为象,虽然群龙全都具有纯阳刚健的内在品质,但是由于受到不同客观环境的制约却有着不同的外在表现,不能把其中任何一条龙的外在表现奉为首领而当作必须遵循服从的常规。这就是“群龙无首”,如果能明白这个道理而应用乾元之道,可获吉祥。
《文言》曰[1]:元者,善之长也[2];亨者,嘉之会也[3];利者,义之和也[4];贞者,事之干也[5]。君子体仁足以长人,嘉会足以合礼,利物足以和义,贞固足以干事。君子行此四德者,故曰:“乾,元亨利贞。”
注释:
[1]《文言》:是对卦辞、爻辞意蕴的进一步的阐发,共有六节。第一节解释卦辞“元亨利贞”,与《彖传》比较,可以看出侧重点有所不同。《彖传》主要是侧重于天道运行的自然规律,《文言传》则是主要着眼于人事的应用,把元亨利贞归结为从事社会人事的四个道德范畴。[2]元者,善之长也:“元”的天道层面的含义是万物之生,应用于人事层面就是恻隐爱人、众善之长的“仁”。[3]亨者,嘉之会也:“亨”的天道层面的含义是万物之通,应用于人事层面就是嘉美荟萃、井然有序的“礼”。[4]利者,义之和也:“利”的天道层面的含义是万物之遂,应用于人事层面就是促使事物各得其所宜的“义”。[5]贞者,事之干也:朱熹《周易本义》将“贞”对应于人事则释为“智”,即“贞”在天道层面的含义是万物之成,应用于人事层面就是成就事务通达事理的“智”。因而作为天道规律的《乾》之四德同时也就是人事上的君子之四德。
点评:
君子效法天道,从事社会人事活动,“体仁足以长人”,“嘉会足以合礼”,“利物足以和义”,“贞固足以干事”,天与人的联结通过君子的这种自觉的行为而实现,其行为是否取得成功也以君子是否自觉地遵循这四个道德规范为前提。
初九曰“潜龙勿用”,何谓也?子曰:“龙德而隐者也。不易乎世,不成乎名。遁世无闷,不见是而无闷。乐则行之,忧则违之,确乎其不可拔,潜龙也。”
原边注:
初九是潜隐于地下的龙,其人格志向刚强、坚定而不可改移。然而,潜于地下的不一定全是龙,还有虫。龙和虫的区别就在于它是否具有坚强的人格,是否能够做到“确乎其不可拔”。
点评:
这是说,所谓“潜龙”,从内在的素质看,具有阳刚的品德,就外在的处境而言,却是沉沦于底层,穷居于下位。一个真正的“潜龙”应该把这种处境看作是对自己的人格的磨炼,保持一个平常的心态,做到自尊、自信、自强。不去迎合世俗时尚而改变操守,也不迷恋追求浮华虚名。遁世并不是逃避人世,只是时运不济,不为人知,隐遁于下层民间。虽然如此,却不感到苦闷烦躁,牢骚满腹,即使自己特立独行的表现不被人们所认可,受到排斥打击,也同样无怨无悔,心平气和。碰到高兴的事就去做,违心的事就坚决拒绝。因此,尽管外在的处境限制了自己,不能有所作为,施展才学,但在内在的人格素质的磨炼上却是一个值得庆幸的可贵时机。只有通过这种磨炼树立了一个“确乎其不可拔”的坚强的人格,才能称得上是一个真正的“潜龙”。
九二曰“见龙在田,利见大人”,何谓也?子曰:“龙德而正中者也。庸言之信,庸行之谨[1],闲邪存其诚[2],善世而不伐[3],德博而化。《易》曰:‘见龙在田,利见大人’,君德也。”
注释:
[1]庸:平常的意思。庸言,即平常的言论。庸行,即平常的行为。[2]闲邪:防止邪僻。闲,防止。[3]善世而不伐:善,动词。善世,即行善于世,对社会做出了有益的贡献。伐,夸耀。不伐,即不自我夸耀。
原边注:
在一卦六爻的位次排列中,五为君位,二为臣位,九二虽有为君之德,与初九相比,虽由“潜龙”上升到“见龙”之位,处境有了很大的改善,却无如同九五那样的为君之位。为了克服有德与有位的时空差距,上升到九五,还要承受九三之“惕”与九四之“跃”的两个阶段的严峻的磨炼。
点评:
九二之位为下卦之中,居于此位谓之得中,这是一个固定的模式,表示凡居于此位者其行为德性不偏不倚,无过无不及,得其中道。全句大意是说,从人才素质和他的表现来看,九二已经具有足以领导众人的为君之德了。他的德性合乎正中之道,平常的言论诚实可信,平常的行为谨慎严密,防止邪僻,保持真诚,对社会做了好事而从不自夸,德性行为的这种正中之道受到众人的广泛的赞同,产生了感化和教化的效应,所有这些都是为君所必须具备的德性素质。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