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公孙丑下4.10
作者:【先秦】孟子
孟子致为臣而归[1]。王就见孟子[2],曰:“前日愿见而不可得,得侍同朝,甚喜;今又弃寡人而归,不识可以继此而得见乎[3]?”
对曰:“不敢请耳,固所愿也。”
他日,王谓时子曰[4]:“我欲中国而授孟子室[5],养弟子以万钟[6],使诸大夫国人皆有所矜式[7]。子盍为我言之[8]?”
时子因陈子而以告孟子[9],陈子以时子之言告孟子。
孟子曰:“然[10],夫时子恶知其不可也?如使予欲富[11],辞十万而受万[12],是为欲富乎?季孙曰[13]:‘异哉子叔疑[14]!使己为政,不用,则亦已矣,又使其子弟为卿。人亦孰不欲富贵?而独于富贵之中有私龙断焉[15]。’古之为市也,以其所有易其所无者,有司者治之耳。有贱丈夫焉[16],必求龙断而登之,以左右望,而罔市利。人皆以为贱,故从而征之。征商自此贱丈夫始矣[17]。”
注释:
[1]致为臣:指孟子辞去齐卿之职。归:返回家乡。[2]就:去;前往。[3]继此:从此以后。[4]时子:齐国大夫。[5]中国:国都中,指临淄城。室:房子。[6]钟:古代容量单位,一钟合古代的六石四斗。[7]矜式:敬重和效法。赵岐注:“矜,敬也;式,法也。欲使诸大夫、国人皆敬法其道。”[8]以上四句意为,我想在都城中送给孟子一栋房子,用万钟粟米供养他的弟子,让各位大夫和国人都有个效法的榜样。你何不替我去说说呢?盍(hé):何不。[9]陈子:即陈臻,孟子弟子。[10]然:应答之词。不训为是。[11]如使:假使;倘若。[12]十万:有学者认为十万是孟子多年俸禄总和,而非一年的俸禄。孟子意为,我辞去了齐王十万的俸禄,怎么能接受齐王一万的馈赠呢? [13]季孙:赵岐认为是孟子弟子,朱熹则说“不知何时人”。[14]子叔疑:人名,生平无考。 [15]以上七句意为,子叔疑这个人真奇怪!自己想做官,不被任用也就罢了,却又叫他的儿子、兄弟去做卿。哪个人不想追求富贵?而他却想把富贵垄断起来。龙断:垄断。龙:通“垄”。本指独立的高地。引申为独占其利。[16]丈夫:对成年男子的通称。[17]以上七句意为,有个卑贱的男子,一定要找块高地登上去,左边望望,右边望望,恨不得把所有交易的好处都捞了去。人们都觉得他卑贱,于是开始对他征税。对商人征税就是从这个卑贱的男子开始的。征商:对商人征税。
原边注:
经伐燕事,孟子知宣王无行道之意,故辞官而去。
若不辞官而去,则似子叔疑,为贪求财富矣。
点评:
本章记孟子辞官去齐事。孟子来到齐国后,对齐宣王循循善诱,但宣王始终不愿实施孟子提出的“仁政”方案,特别是经过“伐燕”“取燕”事件后,孟子对宣王已完全失去信心,所以准备辞职归家。为了挽留孟子,宣王提出在国都中送给孟子一栋房子和万钟的粟米,孟子断然予以拒绝。孟子曾说,“乃所愿,则学孔子也”。孔子主张“士志于道”(《论语·里仁》),又说“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论语·述而》)。孟子的行止取舍,与孔子的人生理想是一脉相承的。
孟子反对靠出仕谋取富贵,更瞧不起那些利用官位为亲朋好友捞好处的人,故本章的末尾,用“贱丈夫”“罔市利”来讥讽这些人,可以说刻画得入木三分。
孟子·公孙丑下4.11
作者:【先秦】孟子
孟子去齐,宿于昼[1]。有欲为王留行者,坐而言。不应,隐几而卧[2]。
客不悦曰:“弟子齐宿而后敢言[3],夫子卧而不听,请勿复敢见矣。”
曰:“坐,我明语子。昔者鲁缪公无人乎子思之侧,则不能安子思[4];泄柳、申详无人乎缪公之侧,则不能安其身[5]。子为长者虑,而不及子思,子绝长者乎?长者绝子乎[6]?”
注释:
[1]昼:齐国邑名,在今山东临淄附近。[2]以上四句意为,有个想为齐王挽留孟子的人,坐着与孟子交谈。孟子不加理会,靠着几案休息。隐(yìn):凭;靠。[3]齐宿:提前一天斋戒。齐:同“斋”。斋戒。古人有重大事情,提前沐浴更衣,不饮酒,不吃荤,不入内寝,以示诚敬。[4]以上两句意为,从前鲁缪公要是不派人在子思身边侍奉,就不能使子思安心。鲁缪公:战国时鲁国国君,名显,公元前409年至前377年在位。子思:姓孔名汲,孔子之孙。[5]以上两句意为,泄柳、申详要是没有人在鲁缪公身边进谏,就不能使自己安心。泄柳、申详:鲁缪公时贤人。[6]以上四句意为,你为我这个长辈考虑,却连鲁缪公如何对待子思也赶不上,是你跟我这个长辈绝交呢,还是我这个长辈跟你绝交呢?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