禹曰:“俞哉[1]!帝,光天之下[2],至于海隅苍生[3],万邦黎献[4],共惟帝臣[5],惟帝时举[6]。敷纳以言,明庶以功[7],车服以庸[8]。谁敢不让,敢不敬应[9]?帝不时敷[10],同,日奏,罔功。
“无若丹朱傲,惟慢游是好[11],傲虐是作。罔昼夜頟頟[12],罔水行舟[13]。朋淫于家[14],用殄厥世[15]。予创若时[16],娶于涂山[17],辛壬癸甲[18]。启呱呱而泣[19],予弗子[20],惟荒度土功[21]。弼成五服[22],至于五千。州十有二师[23],外薄四海[24],咸建五长[25],各迪有功[26],苗顽弗即功[27],帝其念哉!”
注释:
[1]哉:语气词,表示一种情不自禁脱口而出的赞美语气。[2]光:广。熹平石经《尚书》残石有“俞哉帝横天之下至”八字,可知今文《尚书》“光”一作“横”。[3]隅:边隅。苍生:民众。[4]黎:众。献:贤。[5]惟:是。孔传:“万国众贤,共为帝臣。”《玉篇》:“惟,为也。”[6]时:善,这里为情态副词,善于。[7]明:情态副词,可译为“清楚地”“明白地”。庶:章太炎读为度,考察。[8]以:目的连词。庸:劳,功劳。[9]敬:表敬副词。应:应承。[10]时:善。敷:分别。[11]惟慢游是好:宾语前置句,即“惟好慢游”。下句“傲虐是作”也是宾语前置句,承前句“惟慢游是好”,“惟”省略。虐,通“谑”,戏谑。《尚书易解》:“惟为傲谑也。”[12]罔:无论。頟(é):蔡传:“不休息之状”。一作“鄂鄂”。皮锡瑞《今文尚书考证》:“今文作‘鄂鄂’。《潜夫论·断讼》篇云:‘昼夜鄂鄂,慢游是好。’”熹平石经《尚书》残石有“鄂罔水舟行风淫于家”九字,可以证明确实有今文本作“鄂鄂”。“鄂鄂”也可指坚持己见,直言争辩。如《大戴礼记·曾子立事》:“是故君子出言以鄂鄂,行身以战战。”《史记·赵世家》:“诸大夫朝,徒闻唯唯,不闻周舍之鄂鄂。是以忧也。”这里则指坚持作乐,没完没了。《潜夫论》也用此义。[13]罔水行舟:洪水已平,仍然乘舟遨游。[14]朋:群。一说“朋”读为“风”,放纵之谓(《尚书核诂》)。[15]用:因此,因果连词。殄:灭绝。世:父子相继。[16]创:伤。时:是,代词。[17]涂山:国名。相传为夏禹娶涂山氏及会诸侯处。具体地点说法不一:一指今安徽蚌埠西淮河南岸,又名当涂山,与荆山隔淮相对;一指今浙江绍兴西北;一指今重庆东,俗名真武山;或以浙江绍兴西北为是。[18]辛壬癸甲:从辛日到甲日,共四天。孔传:“辛日娶妻,至于甲日,复往治水,不以私害公。”[19]启:禹的儿子。《帝系》说:“禹娶涂山氏之子,谓之女娲,是生启。”呱呱:叠音情态副词,用以描摹小儿哭泣的声音。而:连词,表修饰关系。[20]子:爱护。《礼记·中庸》:“子庶民也。”郑玄注:“子,犹爱也。”[21]惟:范围副词,表示动作行为范围的唯一性。荒:忙碌。“荒”通“芒”,“芒”又通“忙”,孙星衍说。度:考虑。土功:治理水土的事。[22]弼:重新。《尔雅·释诂》:“弼,重也。”成:确定。《国语·吴语》:“夫一人善射,百夫决拾,胜未可成也。”韦昭注:“成,定也。”五服:指甸服、侯服、绥服、要服、荒服。[23]有:通“又”,专用于整数与余数之间。师:二千五百人。[24]薄:靠近。[25]咸:都。五长:五国之长。《礼记·王制》:“五国以为属,属有长。”[26]迪:引导。有功:附音词,工作,事情。有,词头。《尚书易解》:“有功,谓工作。”[27]苗:三苗,古部族名。顽:顽凶。即功:接受工作。
帝曰:“迪朕德[1],时乃功[2],惟叙[3]。皋陶方祗厥叙,方施象刑[4],惟明[5]。”
注释:
[1]迪:开导,教导。[2]时:依时。[3]惟:宜,应当。叙:顺从。[4]象刑:在器物上刻画刑罚的图像,以示警戒。参《舜典》“象以典刑”。[5]惟:宜,应当。明:成。“惟明”是被动句,施动者承前“皋陶”省略,受动者亦承前省略,当为“三苗的事”。
第一段,记录舜和禹、皋陶讨论政事。
夔曰[1]:“戛击鸣球[2]、搏拊[3]、琴、瑟,以咏。”祖考来格[4],虞宾在位[5],群后德让[6]。下管鼗鼓[7],合止柷敔[8],笙镛以间[9]。鸟兽跄跄[10],《箫韶》九成[11],凤皇来仪[12]。
夔曰:“於[13]!予击石拊石[14],百兽率舞,庶尹允谐[15]。”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