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稷》开篇陈述禹的治水功绩,尤其强调民生的重要性。禹治水前,“下民昏垫”;治水之后,“烝民乃粒”。治水对于“安民”具有重大意义。大禹治水的方式,主要是采用疏导法。此前,禹的父亲鲧治水没有成功,原因是“鲧陻洪水”,即采用堵塞的方法。禹采用疏导的方法,获得了成功。“予决九川距四海,浚畎浍距川”,大禹疏通九州河流,疏通田间水沟,使它们彼此沟通,今天治水仍然主要采取这种方法。历代政治家还推此及彼,提倡治国必须采取疏导的方法,广开言路。《国语·周语上》:“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川壅而溃,伤人必多,民亦如之。是故为川者,决之使导;为民者,宣之使言。”
《益稷》记叙祭祀乐舞,写得声情并茂,如临其境。夔说:“敲起玉磬,打起搏拊,弹起琴瑟,唱起歌来吧。”先祖、先父的灵魂降临了,舜帝的宾客就位了,各个诸侯国君登上了庙堂互相揖让。庙堂下吹起管乐,打着小鼓,合乐敲着柷,止乐敲着敔,笙和大钟交替演奏,扮演飞禽走兽的舞队踏着节奏跳舞,韶乐演奏了九次以后,扮演凤凰的舞队出来表演了。夔说:“唉!我有轻有重地敲击着石磬,扮演百兽的舞队跳起舞来,各位也和着乐曲一起跳起来吧!”《益稷》记叙祭祀乐舞与《诗经·商颂·那》记叙祭祀乐舞相似。《那》中的乐器完全同于《益稷》的乐器。《益稷》的“鼗鼓”同于《那》“置我鞉鼓”中的“鞉鼓”,《益稷》中的“球”同于《那》中的“磬”,孔颖达解释“戛击鸣球”的“球”为“玉磬”,《益稷》中“管”同于《那》“嚖嚖管声”之“管”,《益稷》中“镛”亦即《那》“庸鼓有”中之“庸”。《益稷》与《那》祭祀乐舞的功能也相同。《毛诗序》认为:“颂者,美盛德之形容,以其成功告于神明者也。”《诗经》里的《颂》诗总是用乐舞的形式来表现圣王的“成功”,从而告于神明的。《益稷》亦如是。
《益稷》还描写了人们扮演百兽跳舞的盛况,这表明上古确实存在扮演动物跳舞的现象。《吕氏春秋·仲夏纪·古乐》:“昔葛天氏之乐,三人操牛尾,投足而歌八阙。”有学者认为,扮演动物起舞具有巫术性质,目的是娱神媚神,希望求得神灵的庇佑。《益稷》的相关记载,生动地反映了先民的图腾崇拜和远古绚丽多彩的社会生活。
喜欢侠影美颜请大家收藏:(www.zuiaixs.net)侠影美颜醉爱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