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章 礼记·《檀弓》三则

作品:侠影美颜|作者:德兰Y|分类:武侠|更新:2023-08-03 11:17:46|字数:5772字

第三则也选自《檀弓下》,有人用第一句话题为《孔子过泰山侧》,也有人根据中心思想称为《苛政猛于虎》,柳宗元的《捕蛇者说》明显受这则小故事的启发。

第一句叙述故事的发生。古代上坟都要哭,是一种形式,不一定哀痛。“而哀”两字直贯全文。先是引起孔子的反应,“式”是一种表示敬意的动作,两手扶在车前横木上,身体站立注意地听着。孔子对有丧事的人家都非常重视,在听的过程中,觉得哀痛异常,所以叫子路下车去问。重有忧就是有重忧。也有人主张读重复的重,因为下文讲被虎咬死了三代人。这个问话原是试探的。“而曰‘然’”的“而”字看似累赘,实际非常传神,有不幸而言中的味道,表现孔子和子路对这个妇人的深切同情。妇人诉出自己的悲惨遭遇,连用三个排比句,一层重似一层。这时孔子已经亲自下车来了,这个动作不必写,因为“夫子曰”的直接对话,就表现了这方面的内容。三代死于虎,而偏偏不肯离开这个地方,只有一个理由,这个地方没有苛捐杂税。“政”的意思就是征收赋税的“征”字。苛政原来多解释为苛虐的政治,指当地的统治者对人民的残酷剥削和压迫,义亦可通。此篇行文之妙,没有一句正面说苛政,而用虎患加以烘托,使人可以想见。孔子的几句话是这篇文章的点睛之笔,而又是前面问答的逻辑结论。“小子识之”一句,看似闲笔,实与主旨密不可分。孔门之教目的在于为政,子路在“四科”中,与冉有归于“政事”(《论语·先进》),是认为能办政事的,所以孔子特别要教育他牢牢记住这件事所反映的道理。这里不但表现出孔子对这位妇女不幸遭遇的深切同情,而且反映出对广大人民的关切,又看出孔子善于因时因地因人施教的特点。作者仅仅记了孔子这几句话,让人们自己去领悟。

《檀弓》的篇幅都很简短,记言特多,但寥寥数语,情事毕现而趣味隽永,耐人咀嚼。古代一些散文家多劝人作文要学《檀弓》,可以医治冗杂的毛病,确实是经验之谈。

喜欢侠影美颜请大家收藏:(www.zuiaixs.net)侠影美颜醉爱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上一页目 录下一章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我的书架

如果您喜欢,请把《侠影美颜》,方便以后阅读侠影美颜第42章 礼记·《檀弓》三则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侠影美颜第42章 礼记·《檀弓》三则并对侠影美颜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