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六国年表序
作者:【汉】司马迁
太史公读《秦记》[1],至犬戎败幽王,周东徙洛邑,秦襄公始封为诸侯[2],作西畤用事上帝[3],僭端见矣[4]。《礼》曰:“天子祭天地,诸侯祭其域内名山大川[5]。”今秦杂戎翟之俗[6],先暴戾[7],后仁义[8],位在藩臣而胪于郊祀[9],君子惧焉。及文公逾陇[10],攘夷狄,尊陈宝[11],营岐雍之间[12],而穆公修政[13],东竟至河[14],则与齐桓、晋文中国侯伯侔矣。是后陪臣执政[15],大夫世禄[16],六卿擅晋权,征伐会盟,威重于诸侯。及田常杀简公而相齐国,诸侯晏然弗讨[17],海内争于战攻矣。三国终之卒分晋,田和亦灭齐而有之[18],六国之盛自此始。务在强兵并敌,谋诈用而从衡短长之说起[19]。矫称蜂出[20],誓盟不信,虽置质剖符犹不能约束也[21]。秦始小国僻远,诸夏宾之[22],比于戎翟,至献公之后常雄诸侯[23]。论秦之德义不如鲁卫之暴戾者;量秦之兵不如三晋之强也。然卒并天下,非必险固便、形埶利也,盖若天所助焉。
注释:
[1]《秦记》:系秦国一部很简略的史书。《史记索隐》谓,此秦国之史记。[2]襄公:秦之兴始于襄公,公元前777年至公元前766年在位。因护送平王东迁而封为诸侯。平王命令襄公收复犬戎所占之关中即为秦之封地。[3]西畤(zhì):秦襄公在西垂建置的祭祀白帝的神祠。畤,止也,神灵栖止之处所。畤建于西垂邑,故名西畤。汉置西县,故城在今甘肃天水西南一百公里处盐关堡东南的西汉水南岸。[4]僭端见矣:越礼称王的苗头出现了。白帝是五天帝之一,秦襄公祭白帝表示直接继承了天命,为称王做准备,所以说“僭端见矣”。僭,超越本分。端,苗头。[5]《礼》曰三句:见《礼记·曲礼》,原文是“天子祭天地,祭四方,祭山川;诸侯方祀,祭山川”。[6]杂戎翟之俗:吸收戎翟民族的习俗。杂,糅合,混杂。[7]先:尊崇,放在第一位。[8]后:轻视,放在末后。[9]胪于效祀:陈列祭天的礼仪。[10]文公:公元前765年至公元前716年在位。陇:指陇山,又称陇坂,陇坻,陇首。陇山绵亘在陕西陇县、宝鸡以及甘肃的清水、秦安一带。[11]尊陈宝:秦文公在陈仓北坂,即宝鸡山北坡建置宝鸡神祠,制造神话说,有一只神雉化成了宝石,秦得宝石当为帝王。宝鸡地名由此而得。陈宝是神雉名。[12]岐:即岐山,在今陕西凤翔东。雍:即雍山,在今陕西凤翔西。[13]穆公:春秋五霸之一,公元前659至公元前621年在位。[14]竟:读“境”。[15]陪臣:重臣。诸侯之大夫,对天子自称陪臣,即臣之臣。[16]世禄:世代继承享受俸禄。[17]晏然:安然。[18]田和亦灭齐:田和为田常曾孙,公元前386年始为诸侯,前379年灭齐。[19]谋诈句:这句是说战国时,列国间钩心斗角,用奇谋诈骗取胜,从而产生了纵横家。史称纵横家之说为长短说,西汉刘向校书时汇编成《战国策》。[20]矫称蜂出:假传命令的事件层出不穷。如信陵君窃符救赵,就是假传王命夺了晋鄙军。[21]置质剖符犹不能约束也:这句是说战国之世,尽管诸侯之间置质、君臣之间剖符,都不起约束作用。质,抵押。两国间结约,常交换公子或大臣到对方以示信守叫置质。被质的公子叫质子,被质的大臣叫质臣。[22]宾:同“摈”,排斥。[23]献公:公元前384至公元前362年在位。
或曰“东方物所始生,西方物之成孰”[1]。夫作事者必于东南,收功实者常于西北。故禹兴于西羌[2],汤起于亳[3],周之王也以丰镐伐殷,秦之帝用雍州兴,汉之兴自蜀汉。
注释:
[1]或曰句:按五行理论,木火金水土五行应东南西北中五方,并与春夏秋冬闰相配合。因东与春相配,西与秋相配,所以说“东方物所始生,西方物之成孰”,用以解释秦汉兴起于西方。这是古人的一种观念。[2]禹兴于西羌:古史中的一种传说。《〈史记·夏本纪〉正义》引《帝王纪》谓禹“本西夷人也”。西汉扬雄《蜀王本纪》说:“禹本汶山郡广柔县人也,生于石纽。”汶山郡,汉武帝置,郡治汶江,在今四川茂县西北,本冉駹族地。冉駹族以氐羌为主。[3]汤起于亳(bó):亳有四地,一在关中,三在河南。河南商丘东南之南亳、西北之北亳、偃师西之西亳是河南三亳。关中亳亭在今陕西西安东南。舜封契于商。《殷本纪》三家注谓为上洛之商,即今陕西商洛。可见这里是以关中之亳为汤兴之地。
秦既得意[1],烧天下《诗》《书》,诸侯史记尤甚,为其有所刺讥也。《诗》《书》所以复见者,多藏人家,而史记独藏周室,以故灭。惜哉,惜哉!独有《秦记》,又不载日月,其文略不具。然战国之权变亦有可颇采者,何必上古。秦取天下多暴,然世异变,成功大[2]。传曰“法后王”[3],何也?以其近己而俗变相类,议卑而易行也[4]。学者牵于所闻[5],见秦在帝位日浅,不察其终始,因举而笑之,不敢道,此与以耳食无异[6]。悲夫!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