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析:
晋挚虞《文章流别论》云:“更始时,班彪避难凉州,发长安,至安定作《北征赋》也。”东汉更始年间(23年—25年),天下大乱,群雄割据,连年征战,各自称王称帝,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班彪当时避乱于凉州(今属甘肃省)。而《北征赋》就是作者从长安出发,往安定(今宁夏固原),赴凉州途中所写。本文以纪行为线索,通过写景叙事来抒发作者心中的感慨,一改汉大赋铺张华丽的风格,篇幅较简短,是纪行赋的代表之作。
全文可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从“余遭世之颠覆兮”到“超绝迹而远游”,讲述作者北征的原因。生逢两汉交替的动荡时期,作者面对被战乱所毁的长安,悲伤昔日繁华巍峨的城市如今变得满目疮痍,不忍直视因而决定北征。第二部分,从“朝发轫于长都兮”到“永伊郁其谁愬”,以作者北征路线为线索,每到一地或征引典故,或描写景色,借以发表议论和抒发情感,是全文的主体部分。作者在这里使用了夹叙夹议的手法,将纪行叙事、写景抒情,据典议论融为一体。如作者行至周代先祖公刘曾居的“郇邠之邑乡”,借《行苇》诗歌颂扬公刘之德惠及草木,羡慕其时民安物阜的局面。古今对比,作者感叹自己生不逢时,无奈于世事无常而非人力所及。进入义渠旧城,作者想到义渠王和秦昭王的典故,称道秦昭王起兵伐残义渠和征伐匈奴的事迹,赞扬秦昭王在政治和军事上的卓越能力,以此批评当权者的无能,导致今日四海战乱的局面。作者多次引用典故,通过对比说明,表达了对乱世的不满和对当权者为政荒乱的愤慨,以及对盛世明君的向往称赞,不无警示世人以史为戒的意味。在到达高平之后,目及千里无家的萧条景象,置身于皑皑白雪之间,耳边响起邕邕的雁鸣声,作者受环境影响,不免悲从心生。故而,作者从沦落他乡无所依靠的己身出发,扩大到同样无辜的平民百姓,表达了自己故乡被战乱摧毁的痛苦心情,以及对百姓在乱世中颠沛流离遭受苦难的同情哀悼。第三部分,即“乱曰”一段,表达了自己想要效法圣人的处世原则,顺应时世的同时坚守道义。
这篇赋通过纪行的形式,表达了哀时伤乱的主题,具有鲜明的现实主义特色,完全摆脱了西汉大赋夸饰美言粉饰太平的阿谀本色。其次,本篇继承了屈原开创的骚体传统,末有“乱辞”,增加了赋的抒情性。再次,本文将征引典故和景物描写,将叙事、抒情、议论完美地统一起来,从而为东汉抒情小赋取代西汉铺陈大赋,开一代风气之先。
喜欢侠影美颜请大家收藏:(www.zuiaixs.net)侠影美颜醉爱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