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 李邕《石赋》

作品:侠影美颜|作者:德兰Y|分类:武侠|更新:2023-08-04 23:26:52|字数:6806字

赏析:

石头在我们生活中是一种经常遇到的东西,人们似乎已经司空见惯了。但是,自古以来,好多文人都对石头情有独钟,宋代的米芾,见了石头下拜,并且尊石头为“石丈”,在文人与石的故事中,这应该是一个比较极端的例子了。文人墨客往往把自己的思想、抱负寄托在石头之上,不惜浓墨重彩,对石头加以描写。米芾之前,唐代的李邕便是其中之一。

文章的开头,便把读者引入如下这样一个场景:一个远游之人,在大野之上,看到一块巨石,不禁望石兴叹,感慨万千,浮想联翩。

这块巨石又大又高,耸入云端,真是无比的雄壮!如果有人将之布置在长城之上,那肯定会让远方的来犯之敌望而生畏,止步不前。若是把它布置在王庭之上呢,也一定会成为“进贤之阶陛”。当然,就像才士有遇不遇一样,这块石头也可能命运多舛,不能得志,风吹雨淋,苔藓丛生,但是它却抱金含玉,不同凡响。看到这里,我们不禁会想到历来那些怀才不遇的才学之士,文章的调子也逐渐低沉下来。但是,作者突然笔锋一转,化浅斟细语为悲壮激昂。在古代的战场上,往往也少不了石头的参与。可以抛掷石头打击敌人,也可以用之建筑工事、修建城池等,在其面前,敌人锋利的戈矛也不免失去了用武之地。

在不同的人的手里,石头也将发挥不同的作用。在弈秋的手里,它将是棋盘上的棋子,而到了诸葛亮的手里,则将是“江流石不转”的八阵图。此际,我们自然而然地也会联想到,我们的作者,当然也希望在英明神武的人物领导下,造福家国,建功立业。

这块可坐千人的巨石,任凭磨砻,是方是圆也由它去了。织女所用的支机石,精卫填沧海的石头,以及思妇所化的望夫石,都让作者一时心绪万千。石头虽然被弃置于山野林薮,但是其心不变,“贞者不黩,坚者可久”。它们终究会有自己的用武之地,可做石鼓,可做石人,可以驾海为梁,可以临江建城,可以补天之漏。它当然不是只能“砥砺利器”而已,一旦风云际会,还可以助真王一臂之力。

石之于人,不可谓不厚。读前人之碑,不禁会心生感慨,感激流涕。俯仰天地,抚今追昔,置身于历史长河,谁又能无动于衷呢?李邕同时代的孟浩然也同样有“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羊公碑尚在,读罢泪沾襟”(《与诸子登岘山》)的诗句,可谓同此感叹。行文至此,作者的情绪不免低沉下来,不如在青山白水之侧,席地而坐,扣角而歌。

古人的咏物之作,往往也是言志之篇,李邕此赋也不例外。李邕其人,才高八斗,为人高傲刚直(卢藏用说他如“干将、莫邪,难与争锋”),颇有用世之志。这一点从本文中也可窥豹一斑。这篇文章从不同角度细致描绘了石的功用,我们从中可以想见李邕踌躇满志、跃跃欲试的身影,这构成了文章的基调。但是作者善于布局谋篇,文章并不使读者感到单调呆板。如同一首乐曲,虽然整个基调是昂扬向上的,但如果整首曲子自始至终都是如此,就未免太过聒噪了,所以我们读此文,会觉得某处激扬,某处又有些压抑,而某些地方又有些低沉,峰回路转,辗转往复,感人至深。文中多处化用与石有关的传说与典故,又自然无迹,可见作者的学识与文采。

喜欢侠影美颜请大家收藏:(www.zuiaixs.net)侠影美颜醉爱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上一页目 录下一章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我的书架

如果您喜欢,请把《侠影美颜》,方便以后阅读侠影美颜第33章 李邕《石赋》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侠影美颜第33章 李邕《石赋》并对侠影美颜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