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章 【宋】朱熹《送郭拱辰序》

作品:侠影美颜|作者:德兰Y|分类:武侠|更新:2023-08-05 16:36:19|字数:6806字

第三节一开始与第一、二节文意出现断裂,与郭氏画技了不相属,劈头写出自己即将开始的游踪,转入游览规画的陈述。凭空而来的文句,又适成一大转折。一个长句“游”“窥”“登”“望”“历”“经”“据”“临”“出”“上”“入”“访”等十多个动词蝉联而下,一气如注,甚有气韵,而这些动词无一犯复雷同,无不熨帖他游览的方式和特点。“以望蓬莱”,见其胸次之远;“以临洞庭风涛之壮”,见其襟怀之阔。登则“据祝融之绝顶”,游则览江湖之胜,可谓豪宕。文笔流走,至“然后归而思自休焉”,实现他的隐逸企望,文意陡落,出现一大顿挫。凡此多折,意愈转愈深。他的游览还含有寻访隐士的意图,“彼当有隐君子者,世人所不得见,而予幸将见之,欲图其形以归”。能够寻访到他人所无法见到的隐士,这是有幸;但郭拱辰“以岁晚思亲,不能久从予游矣”,这是不幸。虽然不能从游有一定原因,但终是憾事。“矣”字已露微叹,跟后“予于是有遗恨焉”,遂直接表现出自己遗憾的态度和情绪。所谓“于是”,即指有幸与不幸,是从这对矛盾中引发出来的。“世人所不得见,而予幸将见之”,此处“而”是一转折,意在突出有幸;随后“而郭君以岁晚思亲”,又一转折,意在突出不幸。措辞虽委婉,而情绪有波澜。但“遗恨”的最终原因,却是因为郭拱辰画技高超,意思是说,如此神乎其技的画家却不能一同去图隐君子其形以归,这是何等遗憾啊!在此处大转折中,文章第一、二段虚叙实写郭拱辰画技的文字全都汇拢过来,为“遗恨”下了注脚。越是显示郭氏技艺高明,越是突出“遗恨”的深沉。一、二两节从外围写来,至此才入内核。从一、二两节的叙述现象看,似为一篇郭氏画技赞,但到此处,一经点明,主旨立刻显豁。前文所述均为此处主旨张本,遂得形散神不散之古文章法,匠心独运,肌理细密。文中数作转折,或小转或大转,隐隐约约,曲折回环,转折处不露痕印,于篇末点题,使人回思全文,深味章法之奇崛和老到。因此,“因其告行,书以为赠”,就蕴含着赠序者的内心情绪。此文作于淳熙元年(1174),其时朱熹四十五岁,正当盛年,他一路旅游,“访陶翁之遗迹”,访当时之隐士,包含着某种思想动因。清人林云铭评曰:“从写真小技中,发出如许大想头,盖彼时幅员日蹙,其东西北三面可一览而尽。贤人遁迹,仕路一空。……语虽壮而实悲,要于言外得之。其笔法亦从《史记》中得来。”(《古文析义》卷十五)确实,此文有深意,有悲咽之气,却不露声色,潜运着某种不愿言之的言外之隐,耐人咀嚼。

喜欢侠影美颜请大家收藏:(www.zuiaixs.net)侠影美颜醉爱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上一页目 录下一章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我的书架

如果您喜欢,请把《侠影美颜》,方便以后阅读侠影美颜第56章 【宋】朱熹《送郭拱辰序》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侠影美颜第56章 【宋】朱熹《送郭拱辰序》并对侠影美颜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