扩建,扩建,还是扩建!
扩建的这些造船厂,不仅带动了当地百姓们的就业,而且还能带来相应的经济效益,
先前朱允熥在免去杭州府百姓们两年赋税的同时,
便提前预料到了杭州府商业发展的这一天。
所以朱允熥早早的便将先前几乎一成不变的商业税做了调整。
朱允熥将原先的三十税一的商税进行调整,
改为按照阶梯比例缴税,
平均每月一缴。
每月营业额未超过五两银子,依旧还是按照三十税一的商税缴纳税款。
超过五两银子,但未曾超过十五两银子,税率改为二十五税一。
接下来以此类推,
商税最高可达十税一。
也就是百分之十。
最高百分之十的商税,放在后世那可就低的很。
后世的个人所得税,最高可达到百分之四十五呢。
不过十税一的商税放在现在,可以说是很高了。
但一般的小规模个体户,或者是一般的商户,是达不到这种层度的商税标准的。
就连先前有着日进斗金之称的白翠楼,
也都还够不到这层标准,
可见十税一的商税标准有多高了。
自打杭州府开放海禁以来,
杭州府周边的州府一度出现人口流失,
流失的人口大多都涌入杭州府。
短短数日,杭州府便多了将近十万之众!
照这个发展趋势,
要不了多久,杭州府附近的州府就得人丁凋零了。
这还是在如今百姓们大部分都舍不得家中土地的情况下,
涌入杭州府的百姓,大部分都是居无定所的流民,
还有看准下海经商机会的富商。
这些富商们抵达杭州府的第一事,便是考察杭州府的发展情况,
先前杭州府因为贪官污吏横行,导致发展远不及周边州府。
但在朱允熥自掏腰包大刀阔斧的改革下,
如今的杭州府早已经将其余州府给甩在身后了,
尤其是在作为杭州府府衙的钱塘县,
路不拾遗,夜不闭户!
家家灯火通明!
富商们经过多日的考察后,一边感叹杭州府的大变样,一边赶紧在钱塘县以及各县置办地产。
别的不说,先在钱塘县买一户宅子才是王道!
对于人口流失这个问题,
可大可小。
毕竟流失的主要人口基本上都是州府内没有土地的流民,
这些流民去哪,对各大州府的知府而言,都是无关痛痒的。
甚至这些知府还要感谢朱允熥,
收留了这些让他们为之头疼的流民。
但富商的举家迁离,瞬间就让这些知府们坐不住了。
开什么玩笑!
他们治下的经济看得过去,可就指望这些富商们了。
现在富商们要是都走了,
那他们头上这顶乌纱帽还要不要了?
顷刻间,为了头上这顶来之不易的乌纱帽,
杭州府附近各大州府的知府大人纷纷送来拜访的请柬。
杨士奇和杨溥看着这些请柬,苦笑连连。
朱允熥可并不在杭州府,
所以这些请柬,注定了就只能回绝掉了。
依旧还是老套的告病卧床,
好像自打朱允熥来到杭州府就藩以来,
身子骨直线下滑,基本上都没好过。
这个借口都快要被朱允熥用烂了,但着实架不住这个借口出奇的好用、有效啊!
被拒绝见面了的各位知府大人,
实在是坐不住了,
他们既不敢让陛下知晓因为他们的监管不力,导致州府内的富商与流民们大半举家跑到了杭州府落户,
这要是让朱允炆知道了,
不用想!
他们头上的这顶乌纱帽铁定是保不住了!
这还是轻的!
倘若朱允熥真要追究下来,
他们的小命能不能保住,那都还是两回事呢。
没办法,他们也只能硬着头皮继续发请柬,
不过这一次这些知府大人决定上报上一级,
浙江布政使。
倘若他们治下的州府人口流失严重,并且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
上面一旦追究下来,遭殃的可不止是他们。
作为他们的顶头上司,浙江布政使,也绝对没什么好果子吃!
果不其然,当他们将情报上报给现任浙江布政使王哲时,
王哲勃然大怒!
他能一路爬到现在这个位置上,自然也不是什么傻白甜。
谁还不是个千年的老狐狸?
王哲难道会不知道杭州府最近发生了什么?
他知道。
并且他不仅知道,他还知道浙江布政使司治下的各个州府或多或少的都因为杭州府的发展而导致了人口流失。
若是杭州府还是那个路知府治理的话,
那王哲早就将他骂了个狗血淋头。
但现在杭州府已经是朱允熥的囊中之物了,
让他去骂朱允熥?
除非王哲脑子坏掉了!
当初朱允熥在杭州府大开杀戒的时候,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