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七章 辩经,问罪

作品:大明:汉家霸业|作者:千山一笑|分类:历史|更新:2023-08-08 12:27:32|字数:12002字

第100章 辩经,问罪(二合一大章,求月票 推荐票 订阅 收藏)

待进入圣时门,心中一紧。

身着红色衮服的朱由校坐在壁水桥上,信王、鲁王坐在桥端,王承恩和鲁王府总管太监立在两人身后。方正化、金良辅、魏忠贤立在朱由校身后,两侧水桥上立着腾骧卫和锦衣卫。锦衣卫之后,隐约有一道身影,想必就是起居注了。

微风徐徐,孔庙中树木摇曳,沙沙声不绝。

左右两侧,孙承宗、马祥麟、冉跃龙、王天仪、丁绍轼、朱延禧、江秉谦、李起元、沈敬炌、南居益、毕懋良、张瑞图、毛士龙端坐,中间还空着一张椅子。

张瑞图、毛士龙以及金良辅之后的一个小太监前面的桌子上都铺满了纸张,笔墨已备好。

一众朝臣身后,是三层天子亲军,亲军之后,是一些士绅和布衣。在亲军靠近壁水桥的方向,好像还有些布衣,辨不真切。

孔胤植怀着忐忑的心带着朝朱由校跪下行礼,没听到“平身”的谕旨,孔胤植等人好好跪着,盏茶时间,孔胤植内心已经已经闪过无数可能和对策。

天子把孔庙当做临时朝廷,大臣端坐,哪里是祭拜圣人意思,分明是一副问罪的架势。

“平身,给衍圣公赐座。”朱由校放下茶盏道。

孔胤植道谢,面色平静起身坐下,丁绍轼、朱延禧、江秉谦、毛士龙面色复杂的看向孔胤植。

孔胤植刚坐下,被大汉将军扩大的朱由校的声音传来:“孔圣人,中华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其思想,已传承两千年,教导万民,中华子女之至圣先师也。”

孔胤植没有因朱由校赞颂先祖的而高兴,心中反而更加慌乱。

“衍圣公身为孔圣人后人,朕倒是想请教一些问题。”

孔胤植依旧执礼甚恭,道:“请教不敢,陛下若有垂询,臣知无不言。”

朱由校一晒,道:“儒家经常说尊崇周礼,然而适才与衍圣公游览鲁国故地,听衍圣公讲述鲁国故事,朕有疑问:作为周王,宣王为何破坏礼制,不听谏言,让鲁国废长立幼?”

冷汗刷就瞬间从孔胤植和孔氏之人额头上流下。

孔胤植暗中咽了下口水道:“陛下,宣王凭个人喜好,让鲁国废长立幼,实乃大错,不合周礼。”

若是肯定周宣王的做法,那就是承认儒家尊崇的周礼就是狗屁,周王都带头破坏礼制了,还讲什么周礼。

“唔,朕明白了,爱卿的意思是说:就算最尊崇的周礼的当时,还是有不遵从和破坏周礼的人。”朱由校淡淡道。

“陛下,臣不是这个意思啊。”孔胤植吓尿了,什么叫我的意思,那都是你的意思!

“哦?那爱卿是什么意思?”朱由校一个反问把孔胤植问得张口结舌,不知道怎么作答。

说不是吗?那为什么周宣王会破坏礼制,以致今后诸侯国不断上演弑父杀兄之事。若是,就是承认周礼在当时就已经失败,何况今日!

看到孔胤植说不出话,朱由校意兴阑珊,第一个问题就败下阵来,之后还怎么打,你要加油啊,小孔!

朱由校摆摆手道:“时移世易,当初周文王分封诸侯本为拱卫王室、护卫地方之意,然而周王如今安在?

“秦皇统一六国,结束几百年诸侯纷争,废除分封、用郡县、统一文字和度量衡,创三公九卿,衍圣公,秦皇有功否?”

“有,但陛下,秦皇暴虐,更是焚书坑儒,派遣徐福。。。”

“焚书坑儒?派遣徐福寻求仙丹?你衍圣公熟读经史,难道真的不知道这个“儒”是什么意思吗?秦皇真的是派徐福寻求仙丹而不是流放徐福?”

孔胤植呐呐不能言,丁绍轼叹了口气,躬身道:“陛下圣明,焚书乃是淳于越为首的复古派,求废除郡县制,恢复分封制,并在政治上提出一切都要“师古”,并以周为复古的样板。

“李斯指出:历史是发展的,上古三代有什么可以效法的呢?时代不同,治理的方法也应该不同。李斯还一针见血地揭发儒生“不师今而学古”,“道古以害今”,是扰乱民心,开历史倒车。

“秦皇统一六国,结束纷争,统一文字和度量衡,有功于中华,更不可能再行分封,重蹈周之覆辙,因此采纳李斯建议,史官非秦记皆烧之;非博士官所职,天下敢有藏《诗》、《书》、百家语者,悉诣守,尉杂烧之,所不去者:医药、卜筮、种树之书。

“坑儒一事,乃是卢生、侯生等方士和一些复古的儒生,串通一气,议论朝政。卢生、侯生原来应命给秦始皇搞长生不死药。秦法规定,说到必须做到,否则要治罪。

“这几人练不出长生丹药,怕治罪,便以攻为守,到处宣传,说秦皇“刚戾自用”、“专任狱吏”,“以刑杀为威”,“贪于权势”。

“如此诽谤、攻讦君王,秦皇自然恼怒,将他们皆坑杀于咸阳,在老夫看来,秦皇焚书坑儒,皆是利事。”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目 录下一页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我的书架

如果您喜欢,请把《大明:汉家霸业》,方便以后阅读大明:汉家霸业第九十七章 辩经,问罪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大明:汉家霸业第九十七章 辩经,问罪并对大明:汉家霸业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