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建熙?忽然拍了桌子,“正是如此!九八年我们赌上全部身家研发12英寸晶圆时,那些东京的老专家嘲笑我们是暴发户,但现在呢?”
说完,又从手边甩出一份数据到了崔东成面前,“看看吧,弯积电的28岁工程师用机器学习优化蚀刻参数,效率比我们高40%!这说明了什么,你比我更清楚。”
崔东成面色有些发白,“可那些孩子连光刻机的安全规程都记不全。”
“这是事情的根本么?”李建熙?语气突然缓和。
“东成,你是我亲自提拔的第一批技术骨干,公司的存储芯片从零到现在这个地步,你功不可没。但科技的战场需要另一种嗅觉,这比芯片制程复杂十倍。”
说着,李建熙从自己的笔记本夹页里抽出一张纸,展开,上面是一片密密麻麻的字迹和箭头。
“这是你当年提交的DRAM技术路线图,我一直留着。三松不会忘记功臣,但若我们沉溺于过去,就会被未来埋葬。”
崔东成瞄了眼,眼圈渐渐泛红。
“所以需要诸位做最后三件事,第一,从各自团队推荐三十名四十岁以下技术骨干,十名经营人才,要那种敢把数据拍在社长桌上的疯子。”
“第二,成立特别顾问委员会,诸位每周只需坐镇两天。”
“第三,下月济州岛新球场启用,我给三位永久预留了晨间球位。”
金尚龙叹口气,“会长,您这是要我们?”
“当鲶鱼!我从父亲手里接过奄奄一息的仙童半导体,就是靠老臣们搅动死水。现在轮到你们用毕生经验刺激这些小鱼了。”
“能教博士们如何在停电时用计算器验算数据,这种生存智慧只有你们能传授。”
金尚龙?说道,“就像那个往我咖啡里倒汽油抗议环保标准的混小子?”
李建熙看向三人,“别让三松成为博物馆的展品。诸位,如果不下决心,以后连进博物馆的资格都没有。退任仪式上,我会亲自为你们颁发终身成就奖,但今天,请把火炬交给下一代。拜托了!”
“会长!”
。。。。。。
瞧着三人离开会议室的背影,小李厨子抿着咖啡的嘴唇,有些微微发苦,“时代啊。”心中感慨一句。
不过,看来自己这老丈人也不是只有冷面杀手这一个选项,有些时候,还是懂得怀柔谈感情的么,这一顿连削带打,就解了三位老臣的职。不过,老狐狸想干嘛?
还没来得及多琢磨,另一场杯酒释兵权的戏码又上演,只不过这次进到会议室的人,超出了李乐的预想,三松公司里的“内阁大学生”,秘书室长,李赫洙。
李健熙?双手交叉,盯着面前的李赫洙,“李室长,知道当年销毁的15万部手机意味着什么吗?”
“那是我第一次承认自己生产的是垃圾,但也是涅盘的起点。现在的秘书室,就像这台光刻机。”李建熙的眼神看向墙上的一张图片,“精度停留在0.5微米,却要处理90纳米制程时代的订单。”
李赫洙推了推眼镜,“会长,秘书室去年已剥离物流监管职能,人事考核权也下放了30%。”
“这不是数据问题,我砍掉汽车业务时,那些哭喊着根基的人,现在都在弯积电的财报里拍大腿后悔。”
李建熙从文件夹里拿出一张传真文件,“当年,有人说三星人用算盘对抗计算机,现在你们还在用传真机审批半导体投资。”
“可集中审批是为防范重复投资。”
“咚”!
李健熙?将传真纸拍在桌上,压低声音道,“所以需要新的结构。从下周起,秘书室只保留三样东西,战略投资终审权、社长团人事档案、还有手工台账。”
“当年金常务用这本烂账保住三万员工饭碗的经验,要编进新入职干部的生存手册。至于采购审批这类杂务,扔给子公司自己玩去吧,他们总抱怨我们比国税厅查得还细。”
李赫洙松了松领带,喉结滚动,“但各事业部担心权力下放会引发.....”
“不,你错了。知道当年怎么说服陈博士放弃英特尔期权吗?我说三松的实验室里没有总部的监控探头。现在我们要重建这种信任。收紧人事权不是管得更死,而是确保每个社长推荐的人才都能直达我的办公桌!”
“可跟着您十几年的老班底.....按照这样的调整计划方案,最后,秘书室只剩下一百多人。”
“当时朴专务骂你连气密阀都摸不透还搞什么管理,你,一个检察官出身的人,硬是带着团队把良品率提升了18%。”
“我要你现在做同样的事,把秘书室,变成公司的真空泵,抽走官僚的腐气,压缩决策层级的水分。至于老人,做个考核分流方案吧。”
李赫洙攥着袖口,用力道,“但权力结构调整涉及太多人的利益。”
“怕什么。有我给你撑腰。”李建熙伸手,一旁的秘书递过来一张表,塞给李赫洙。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