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章 秦国财政困境

作品:始皇帝|作者:迦太基的失落|分类:历史|更新:2023-07-21 05:03:36|字数:9518字

“所以说:“仓廪充实从而知道礼节,衣食丰足从而知晓荣辱。”礼产生于富有,而废弃于贫穷。因此,君子富有了,就喜好去做仁德之事;平民百姓富有了,就会去做他们力所能及的事。江河深,鱼就会生活其中;山林深,野兽就在那里藏身;人富有了,仁义就会附益于他。富有者得了势越发显赫,失了势,依附于他的宾客也便无处容身,因此心情不快。夷狄那里,这种情况更为突出。谚语说:“家有千金的人,不会犯法受刑死于闹市。”这不是空话。所以说:“天下之人,熙熙攘攘,都是为利而来,为利而往。”那些拥有千辆兵车的君王,享有万户封地的诸侯,占有百室封邑的大夫。尚且担心自己会贫穷,何况编入户籍的普通百姓呢!”

“从前,越王勾践被围困在会稽山上,于是任用范蠡、计然。计然说:“知道要打仗,就要做好准备;了解货物何时为人需求购用,才算懂得商品货物。善于将时与用二者相对照,那么各种货物的供需行情就能看得很清楚。所以,岁在金时,就丰收;岁在水时,就歉收;岁在木时,就饥馑;岁在火时,就干旱。旱时,就要备船以待涝;涝时,就要备车以待旱,这样做符合事物发展的规律。一般说来,六年一丰收,六年一干旱,十二年有一次大饥荒。出售粮食,每斗价格二十钱,农民会受损害;每斗价格九十钱,商人要受损失。商人受损失,钱财就不能流通到社会;农民受损害,田地就要荒芜。粮价每斗价格最高不超过八十钱,最低不少于三十钱,那么农民和商人都能得利。粮食平价出售,并平抑调整其他物价,关卡税收和市场供应都不缺乏,这是治国之道。至于积贮货物,应当务求完好牢靠,没有滞留的货币资金。买卖货物,凡属容易腐败和腐蚀的物品不要久藏,切忌冒险囤居以求高价。研究商品过剩或短缺的情况,就会懂得物价涨跌的道理。物价贵到极点,就会返归于靠;物价靠到极点,就要返归于贵。当货物贵到极点时,要及时卖出,视同粪土;当货物靠到极点时,要及时购进,视同珠宝。货物钱币的流通周转要如同流水那样。”勾践照计然策略治国十年,越国富有了,能用重金去收买兵士,使兵士们冲锋陷阵,不顾箭射石击,就像口渴时求得饮水那样,终于报仇雪耻,灭掉吴国,继而耀武扬威于中原,号称“五霸”之一。”

吕不韦开口道,直接说着重视商业的好处,说着重伤弥补府库的不知。

当然,这种重商,不是鼓励秦人经商,而是侧重官商,靠着少府垄断,获得大量的利益。

……

PS:十二点钱,第二更。

喜欢始皇帝请大家收藏:(www.zuiaixs.net)始皇帝醉爱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上一页目 录下一章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我的书架

如果您喜欢,请把《始皇帝》,方便以后阅读始皇帝第112章 秦国财政困境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始皇帝第112章 秦国财政困境并对始皇帝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