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事情可以做,可不能说;有些事情可以说,可不能做。”
“至于你说的,可以在讨伐东周国当中,实际废掉斩首记功,但是永远不能说。静悄悄的做了就可以,可最好不要去说。你可明白?”
吕不韦点头道:“臣明白!”
秦异人微微叹息。
吕不韦论及纵横术,堪比张仪;论及为政理财,不逊色于范雎。只是却有这两人没有的热血,性格上有些偏向儒家。
斩首记功,能废掉吗?
不能!
因为负面影响太大,可能动摇他秦王的位置。
可在实际行动当中,却能给予废除,可以灵活的操作。
……
战车在响动,在军营当中行走。
左边是一个威武的老者,年纪已经五十多岁,只是身躯却是魁梧,浑身散发的霸道的气息,正是蒙骜;中央是身躯高大的少年,仅仅是十岁,却是六尺七高的身躯,骨骼宽大,身躯威猛,正是赵政。
右边,却是一个瘦小的老者,身身躯颇为瘦弱,唯有一双眼睛却是透着精明,正是王龁。
王龁主持前期的长平之战,更是击败廉颇,打得廉颇差些自闭,到了最后,赵国只能用赵括代替廉颇。
这位老将军,可能不如白起,可也很能打。
可令人叹息的是,作为手下败将的廉颇成为战国四大名将之一,反而作为胜利者的王纥,无法成为四大名将。
在上课之余,蒙骜和王龁两位老将带着他进入蓝田大营当中,开始巡视大军。
太子又名为储君,副君,已经开始接触一些权力。
蒙骜介绍道:“公子政,蓝田大营有三十万大军,军士时常操练,战斗力虽不如宫卫,可也颇为强大。没有大王旨意,没有丞相授权,没有亲近的将领,很难调动大营的军队。”
王龁也说道:“大秦的强横,就强横在秦军耐苦战。只可惜,在邯郸之战,秦军折损严重!”
赵政问道:“平时大军如何操练?”
蒙骜说道:“公子稍候便可见识一二!”
说着看向王龁。
王龁点头,稍候离去。
战车在前进,到了高台之上。
高台,大约是三丈高,站立在上面视野颇为清晰。
蒙骜说道:“公子,王龁将演操,演示我秦军如何作战。这次出动三万人的方阵。”
赵政居高临下,立刻看到王龁手中挥动令旗,指挥三万大军开始演操。
三万大军在演练,首先是站立,蹲下举着武器迈步行走,阵型的变化,方阵化为圆阵,圆阵化为雁行阵,化为疏阵。每个大阵之间,又是分为若干个小阵,小阵大约是千人为单位,千人又是分为若干的队形。
阙张弩,在前方射击。
战车在冲击敌人,步兵在跟进,
骑兵在两翼进行迂回攻击。
诸多的兵种配合在一起,进行演练。
好看吗?
真的不好看?
军阵的布置复杂吗?
也不复杂,只是简单的前进,后退,阵型变化而已。
可简单的东西,放大到三万人的军队,放大到三十万军队,就是极为复杂的工程。
保证在运转过程当中,不出现丝毫的纰漏,本身就是了不起。
蒙骜问道:“公子,我秦军,雄壮否?”
赵政点头道:“雄壮!”
蒙骜问道:“赵军,与秦军相较如何?”
赵政沉默了。
回想着邯郸城,十万赵军大演练的场景,赵政开口说道:“赵军军纪,士气,士卒战斗力,军阵演练等,皆是不逊色于秦军。秦军强在军功受爵,平民皆是踊跃参军,作战凶猛。至于赵军的缺点,在于苦战之下,平民皆是厌战。”
“秦军也是如此,若是厌战不已。”
蒙骜点头道:“赵军,秦国之大敌。”
又是讲解派兵布阵,军阵的布置,转化等等。
赵政也是询问着。
蒙骜兴致勃勃的解答着。
春秋时代,时常是太子坐镇在国都,用来监国,君王率领兵马出征;或是君王坐镇国都,太子率兵出征,与敌国交战的场景。
就是战国初期,魏国太子为监军,庞涓为大将军时常出征。
在赵国,赵武灵王时常亲自率军与娄烦国,中山国交战,公子章也是经常拿着武器,前去砍人。
就在秦武王为太子的时刻,也是跟随着司马错,出征巴蜀,也是在军中打仗。
可是到了后来,君王也好,太子也好,很少出现在军中。
秦昭王多数时刻坐镇咸阳城,并未有出征打仗的经历。
即便长平之战最为激烈的时刻,秦昭王也未亲自前往前线,或是派太子前去当监君,因为前方太危险了,刀枪无眼,太子也可能被射杀;在长平之战最为激烈的时刻,赵王也未前往长平,与前线的士兵在一起。
若是没有意外,赵政也只能呆在宫中,或是在咸阳附近,至于如祖先率兵出征,或是到前线打仗,就连当监军前去混资历也不可能。
人心不服,才需要资历。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