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王兴奋道:“非呀,郑国被重用了。秦国忙于修建这样的大渠,每年要动用五十万民夫,短时间内无力进攻韩国,韩国得到保存!”
韩非却是笑道:“父亲呀,那个大渠修建的再慢,可十年内必然完工。十年后,靠着这条河渠,秦国的耕地得到灌溉,粟米产量必然增加,国力更为强大,对于韩国的威胁会更大。”
“修建郑国渠,这是疲秦之计,可也是强秦之法,这是阳谋……父亲,可想到十年后当如何?”
什么是阳谋?
明知道有坑,也会继续执行下去。
秦国知道郑国渠损耗巨大,可还是要去前去修建,进行挖掘。
因为,它带来的好处是巨大的。
韩王说道:“非呀,你觉得当如何?”
韩非思索着,开口道:“十年后,父亲要暴露郑国,让郑国侯谍的身份,被秦王政得知!”
韩王惊讶道:“这是为何?若是郑国的身份暴露,会被秦王政处死!”
韩非说道:“孙子兵法当中,间谍有五种因间、内间、反间、死间、生间。因间,就是利用普通人为间谍。内间,就是利用敌国的官吏为间谍。反间,就是利用敌方的间谍来为我所用。”
“死间,就是故意对外散布虚假的情况,让我方间谍知道,然后传给敌方。生间,就是派往敌方侦察敌情以后能亲自回来报告的间谍。”
“而郑国就是死间,利用郑国,可挑拨老秦人与六国士人关系。若是成功了最好不过,失败了……也会留下刺。”
韩王沉默无语。
这个儿子,心有些黑。
直接把某人榨干利用。
韩王说道:“非呀,苦了你!”
韩非苦笑道:“韩国太弱了!”
韩国太弱小了,无法在军争上胜过敌人,只能使用阴谋诡计。
……
赵国,邯郸城!
赵王偃登基,成为赵国的大王。
端坐在王座上,赵王偃沉默着,想到了父亲,想到大哥,想到赵政,想到很多的人和事情。
想着这些,心中在莫名悲伤。
又是想到那个妻子。
他终于不顾众人的反对,还是娶那个赵女为王后。
引来众人反对,赵王岂能娶娼妓为妻。
可赵王偃不顾众人反对,就是一意孤行,就是要看谁反对,谁支持。
更是要借助这个事情,培养自己的一些嫡系势力,至于某些老臣也该离开了。
不是他冷酷无情,而是一个不听君王命令的臣子,即便才干再为出众也是无用,不如丢弃。
就在这时,走进一个美貌女子,黛眉弯弯,明媚晶莹,红润的樱唇,秀发乌黑细长,酥胸饱满坚挺,穿着红色的衣裙,站立在那里,散发迷人的气息。
正是,赵王后。
赵王后上前道:“妾身,拜见大王!”
赵偃说道:“初到王宫当中,可适应吗?”
赵王后说道:“妾身还适应,只是我听闻,大王立我为王后,却是与群臣争吵不断。因我一个妇人,与群臣争吵,大王不值得这样!”
赵偃叹息道:“我登基已经有一段时间,可很多老臣还把我当成孩童,还是对我指指点点。在赵国,我是大王,还是他们是大王?这些老臣,需要敲打一二。很多时刻,不能退。若是退了,我还有大王的威严吗?”
赵王后沉默着,不知该说什么。
大王喜欢她,可对社稷又是颇为上心。
借助她为后,敲打某些臣子。
赵王后说道:“大王,不能与臣子闹得太僵了。就好似廉颇,国之大臣,却是滞留在大梁城,终究是不妥当。大王,不如接回廉颇,以示大王宽容。”
赵偃说道:“廉颇性格暴躁,况且他年老了……”
赵王后又是劝说道:“大王莫要生气,廉颇已经八十多岁,已经年老了……况且匈奴入侵代郡,需要廉颇前去处理!”
赵偃听着,微微有些头疼。
秦国消停下来,在忙着修沟渠,安静下来。
可在北方代郡,却是遭遇匈奴袭击。
华夏之地有七个大国,秦国,赵国,燕国等,与北方的戎狄部落接壤。
秦国,自陇以西有诸、绲戎、翟等草原部族,岐、梁、泾、漆以北有义渠、大荔、乌氏、朐衍等部族;
赵国北部有林胡、楼烦等部族;
燕国北部有东胡、山戎等部族。
这些部族分散定居,往往有上百个部落,无法统一起来。
后来,秦国攻灭义渠,在那里设立郡县;
赵武灵王击破林胡、楼烦等部族,自代经阴山下,到高阙,修筑长城,建立要塞,并设置云中、雁门、代郡等郡。
燕国的将领秦开率军袭击东胡,大破东胡兵,迫使胡人北退却了一千多里。燕国在造阳至襄平一线筑起长城,同时设置上谷、渔阳、右北平、辽东等郡,以抵御胡人的攻掠。
只是边疆危机,依旧存在。
匈奴部落开始崛起,开始威胁赵国代郡等地。
李牧为代郡郡守,曾经领兵驻扎在代、雁门防备匈奴,自行任用军吏官员,税收归于帐下,充作养兵的经费。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