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3章 十二金人

作品:始皇帝|作者:迦太基的失落|分类:历史|更新:2023-07-21 17:36:37|字数:8116字

赵政点头道:“寡人有心得,第一步就是大建奇观!”

吕不韦愕然。

赵政笑着说道:“仲父呀,很多东西看似无用,可却能增加民众的敬畏感!很多东西,还是有必要修建的!”

汉朝的时刻,萧何打算修建某个宫殿,可刘邦舍不钱财,说这里的宫殿也可以居住,没有必要铺张浪费。

可萧何却说道,大王修建宫殿很是重要,可增加民众对皇帝的敬畏感。

民众对君王有了敬畏感,就能增加官员的凝聚力,民众的向心力,然后可以减低统治成本。

很多时刻,不仅要计算经济成本,要计算政治成本。

那位始皇帝为何在历史上出名,就是因为打造大奇观,修建长城,修建郑国渠,修建灵渠,修建十二金人,各种奇观无数。

登上长城的时刻,导游介绍长城,众人就能想起始皇帝,想到其丰功伟绩,想到几千年华夏就开始修建长城,建造了世界八大奇迹,可在西方还是一群原始人,还在刀耕火种。

就是有浓郁的民众自豪感,自信心。

在那个穿越者记忆当中,始皇帝修建了很多面子工程,在后世看来属于劳财伤民。

赵政为秦王之后,也是节俭为主,很少修建大型的工程。

可现在看来,却是错误的。

还是要大量修建奇观,可威慑民众,可让民众产生敬畏感。

……

马车在响动,赵政到了作坊当中。

煤炭运输进去,制造为焦炭,铁矿在粉碎,开始进入高炉当中,炼化出生铁,再次进入转炉当中,炼化为钢水。

钢水在流淌,进入模型当中,形成了一个个粗坯。

打磨,淬火等,就可制造出武器。

钢铁厂的规模在不断扩大,生产的钢铁主要是用来锻造铠甲、兵器、罐头铁皮、农具等等,在扩大到了一定产量的时刻,开始稳定下来。

看着流动的钢水,赵政感觉到了一种力量。

只可惜,他不会制造蒸汽机。

很多东西,还制造不出来。

片刻后,相里钜到来,上前道:“大王来了!”

赵政问道:“生铁产量如何,钢铁产量如何?”

相里钜兴奋道:“生铁产量为两千吨,墨炉钢产量为二百吨!”

赵政点头道:“不错,不错!”

这样的钢铁产量,后世而言产量小的可怜,可对赵政而言却是足够了。

赵政说道:“寡人打算制造十二个金人,竖立在咸阳宫前,显示大秦的威严,镇压大秦的国运,镇压各种魑魅魍魉。”

相里钜听着,而是沉默着,思索道:“大王,这些金人有什么要求?”

赵政思索道:“大禹有九鼎,寡人有十二金人,金人要身材高大,巨大无比,有巨大的威严,展现着寡人的威严。至于要求只有两个,一个是高大无比,远远的就是能看到;一个就是可保存较长的时间!”

相里钜说道:“金人的高度,不应该超越咸阳宫,最好为三丈三三,可用铁水浇筑锻造而成,重量大约十万斤。若是建造的太大了,不好运输,最好制造成一块一块,最后用榫卯结构,拼接在一起……大约是五千块组合在一起。在前期可用木头制造出模型。木头太浪费了,直接用黏土制造而成,后期以其为模型,进行浇筑!”

“想要防止生锈,最好在高处,风大的地方,湿气少的地方!”

“下面的底座要结实牢靠,这样不会倒塌下去。”

说蹲坐在地上,拿树枝开始计算起来

赵政也没有打扰。

许久之后,相里钜站起身来,说道:“大王,臣已经思索好了!”

赵政思索道:“多久制造好?”

相里钜说道:“三尺高的木头模型,只需要一个时辰,就可制造好了;至于一人高的拼装木头模型,大约需要三天时间;至于泥土组织的拼装模型,大约需要十天;至于金人制造,三个月!”

“十二金人没有什么难制造的,无非就是花费一些铁水浇筑成一块接着一块,然后进行打磨,抛光,然后组合在一起,最后在外面涂上铜粉,或是金粉,显得金光灿灿,就可以,没有什么技术难度!”

对于相里钜而言,真的没有什么技术难度。

过去的时刻,制造这样的金人最大的难度,就是生铁产量不足。

可随着焦炭诞生,直接把铁矿融化为铁水。

生铁产量大幅度的增加。

十二个金人,也就是百万斤生铁而已,对于大秦而言不算什么。

……

赵政满意的离去了。

到了夜晚的时刻,十二个木头雕塑送了过来。

赵政看着很是满意。

“十二金人,该用何人为模型?”

赵政问道。

赵高说道:“可用大秦的名将,守护咸阳王宫!”

赵政皱眉道:“不妥,不妥!你下去吧!”

赵高退下。

赵政沉默着,在纸上写下一个个名人,女娲,伏羲、黄帝、炎帝、蚩尤、大禹、商汤、周武王、周公旦、姜太公、孔子、墨子、商鞅、吴起、白起……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上一页目 录下一页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我的书架

如果您喜欢,请把《始皇帝》,方便以后阅读始皇帝第233章 十二金人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始皇帝第233章 十二金人并对始皇帝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