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2章 李牧之谋

作品:始皇帝|作者:迦太基的失落|分类:历史|更新:2023-07-21 17:36:53|字数:8052字

“不只是如此,还给战马穿上了皮甲。”

“秦军的骑兵,在穿上三层战甲的时刻,还携带着一把长刀,一把硬弓,二十根箭,还有一些干粮。”

“在双方交锋的时刻,我军骑兵弓箭射击,长刀劈砍,皆是被战甲抵挡住,难以破防。只有在距离十步的时刻,弩箭才能射穿铠甲,长矛刺杀靠着冲击剧烈震动,才能伤害秦军士卒!”

“秦军的武器很好!”

赵佾听着,问道:“十万秦军有多少铠甲,装备如何?”

李牧说道:“根据侯谍的情报,又是战场的缴获,可以大概推测一二。就好似这次蒙恬大军,大约是有十一万三千五百多人,所有的将士皆是披甲。只是根据兵种不同,披甲情况不同!”

“两万多辎重部队,只是穿着一层的上身铁甲,至于手臂,腿部等,皆是无甲,带着头盔;三万多的二线部队,皆是穿着全身甲,可挡住胸部,腰部,双臂,腿部等。还有三万多的精锐部队,皆是穿着两套战甲,一套为扎甲,一套为锁子甲,可遮挡全身;至于一万多的骑兵,皆是穿着三层战甲;还有一万多的重甲步兵,皆是穿着三层扎甲,防护全身!”

“相对而言,我赵军就差了很多,二十万赵军当中,只有十五万人穿着战甲,战甲多数为上身甲。穿着全身甲的士卒,不足三万人。至于穿着两层战甲的不足一万人,穿着三层战甲的不足五千人。”

“我军骑兵有三万人,是秦军的三倍之多,可多数战马皆是没有皮甲,或是铁甲保护,多数的骑士只是穿着一层皮甲,穿着两层战甲的骑兵不足三千人。”

这是一个极为忧伤的故事。

赵军二十万军队,军队数量在秦军之上,可披甲率不如秦军高。

披甲的层数,不如秦军多。

全身甲的数量,不如秦军多。

在战场上,披甲的士卒比不披甲的士卒存活率高,全身甲的士卒比半身甲的士卒存活率高,披着三层战甲的士卒比披着一层战甲的士卒存活率高。

在战场上,铠甲就是战斗力。

谁的铠甲多,谁就是战队力强。

看似秦军只有十万,可铠甲数量多,真的与二十万赵军拼杀起来,秦军未必会输掉。

赵佾说道:“秦军士卒,披着这样沉重的铠甲,他们有战斗力吗?”

李牧说道:“秦王政极为大方,从草原上购下牛羊,用来给士卒食肉;又是在上林苑设立养猪场,养鸡场等,用来增加肉食;又是加上平时猎杀的一些野兽等等。让百万秦军将士顿顿吃肉,做不到,可让部分的秦军精锐吃上肉,提升整体的食肉数量,却是有可能!”

“秦军的将士,皆是吃着粟米,吃着猪肉,羊肉等,身躯高大魁梧,力气巨大;可我赵国连续大战,很多田地荒芜,粟米都是吃不饱,更不用说吃肉了,身躯瘦弱,可能挥动兵器十几下,就是气喘吁吁!”

铠甲上,这是一个巨大的差距。

能不能吃饱饭,能不能吃上肉,这又是一个巨大的差距。

人是铁,饭是钢。

只有吃饱饭,军队才有战斗力。

若是连续饿三天,饮食不足,军队早就软在地上,不能动弹了。

同样,能不能吃上肉,也是巨大的差距。

看看秦军士卒的身高肌肉,再看看赵军士卒的身高肌肉,对比之下,只有辛酸。

赵佾说道:“秦国与赵国还差距太大了,秦军要不断消耗赵国,我们就要早点与秦军打仗,早打不如晚打。这次秦军从南北两路攻击而来,赵国为了应对危机,一户抽取一丁,召集三十万大军。”

“这三十万大军每天要消耗巨大的粮食,唯一幸运的是,这是内线作战,防御为主,粮食运输负担轻。”

“可即便如此,三十万大军在前线与秦军对峙,很多民众家中只剩下老人、孩子、妇人等,这些老弱妇孺只能前去收割庄稼,可他们体力弱小,很多的庄稼烂在地里面,粮食减产已经是定局了!”

“这一年,赵国还能支撑,可第二年,第三年,第四年,赵国还能支撑吗?”

李牧哑然无语。

许久后,李牧开口道:“君上,以为我军当如何?”

赵佾说道:“打,必须要打!秦军的优点在军队精锐,铠甲优良,蒙恬作战谨慎,军中多为老卒,可缺点是什么?”

李牧说道:“我观察蒙恬许久,蒙恬作战极为谨慎,营寨修建的颇为坚固,做事情不急不躁,这样的人很难打。可蒙恬还是有缺点的,那就是太谨慎,太谨慎的人往往不愿意冒险,往往会让战机从眼前流逝而去……或者说,到了现在秦军国力强盛,军队强大,也不需要奇谋,不需要冒险。不需要抓那些看似胜算很大,却是危险很大的奇谋。往往只需要稳扎稳打,就能拖死赵军……”

“我军的计划是……”

说着,开始把作战计划说出来。

这个作战计划有些冒险,可还是有不少的胜算。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目 录下一页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我的书架

如果您喜欢,请把《始皇帝》,方便以后阅读始皇帝第252章 李牧之谋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始皇帝第252章 李牧之谋并对始皇帝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