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不韦问道:“先生,可有要事?”
合上的书籍,恭敬的坐在椅子上,再也不复刚才半躺的样子。
站着不如坐着舒服,坐着不如半躺着舒服。
看书的时刻,吕不韦选择半躺着这样舒服一点。
可一旦会见客人,哪怕是卑微的士人,吕不韦也是正襟危坐,恭敬的坐在椅子上,不复半躺的样子,这是对士人起码的尊敬。
邹露说道:“我有一言,要问君上?”
吕不韦问道:“先生,有什么见教?”
邹露说道:“君上呀,敢问大王是要当秦国的王,还是要当天下的王?”
吕不韦笑道:“大王有包举宇内,并吞天下的决心,自然要成为天下的王,而不仅仅是秦国的王!”
邹露说道:“既然如此,那就请秦王灭六国的时刻,让六国的民众与秦国的民众一视同仁,爱六国的民众,好似爱秦国的民众!”
吕不韦点头道:“大王喜好墨家之学,墨家有兼爱之心,大王也有兼爱之心。如何实现墨家的兼爱非公,唯有大一统。只要秦灭六国,实现了大一统,那时各国再也不必征战。
到了那时,天下会太平,大王也会缩小军队数量,减少军队开支,减免地租,减少口赋,算赋,加大对民众的体恤。老有所养,幼有所言,正所谓大同之梦,不过如此!”
邹露说道:“既然如此,秦王为何要实行食邑与军功结合之法,将六国的民众,册封给那些秦人!”
吕不韦说道:“那些将士有功于大秦,自然要给予赏赐!”
说着这些,吕不韦下意识的回避一个问题。
秦国军队损失之惨重,秦国财政之不足,秦国面临危机之巨大。
首先六国的军队不弱,又是防御为主,秦国想要攻灭六国要死亡大量的老秦人,仅仅是去年就是损失八万多秦人,接下来损失会更多的士卒;接着,连续打仗,财政上亏空巨大,已经难以支持战争了。
若是要强行开战,也不是不可以,可会耗干秦国太多的血。
秦王政也没有选择,只能这样选。
只能画大饼给未来,用着明天的预期,兑现今天的许诺。
邹露说道:“可大王,这样还有兼爱非公之心吗?秦王实行此法,等于是将六国的土地化为秦国的土地,将六国的民众化为秦国的奴隶。秦王一直说,要成为天下的王,可现在看来他只是想当秦国的王。”
“在秦王政眼中,只有秦国,没有天下!”
“六国变法,皆是废封君,君王集权,可他倒是好,直接废君王之权,壮封君之权!”
说着说着,很是失望的样子。
秦王政,背叛了理想,背叛了自己的信念。
昔日说的挺好,要当儒家的圣人,墨家的圣人,张口是仁政爱民,闭口是爱惜百姓,再说就是义兵行天下,似乎真的是圣明贤德;可现在看来,却是开历史的倒车,商君变法的成功,一夜被倒退了三舍。
吕不韦却说道:“大王这样做,自然有他的道理。你不是说五德始终吗?大王觉得很有道理。你向我说,等到灭亡六国后,册封秦国公子到齐国,燕国,赵国等地,成为封君,大王也觉得很有道理!”
“可还是不够!那些秦国公子,没有功劳尚且能得到封地。那些有功劳的将士,也应该有封地!”
“你说的郡县与封国并行制度,我向大王说了,大王说很好,可还是不够,还是太小气了。于是又是册封食邑,给底层的秦卒,公士仅仅有三户食邑,数量虽然少,却是大王的心意……”
邹露说道:“可这样册封,六国的民众皆是会沦为秦人的奴隶?这就是秦人的天下大同吗?”
吕不韦笑了,说道:“大王,自然有大王的想法。在大王的计算当中,天下有七百万户民众,四百万户为秦王直接统属,为不封之民;剩下的二百万户册封给有功的秦军将士,剩下的一百万户,册封给秦国宗室,诸多的公子!”
“大王吃肉,难道不该给有功将士喝汤吗?做人不能太小气……”
邹露说道:“可秦王对底层太过优厚,以我之见,底层的公士、上造、簪袅等,就不应该享受食邑,只是耕地足以。只有到了封君、王侯,才能享受食邑……这太不好了!”
吕不韦淡淡笑道:“大王说了,杀人要杀高层的官员,只有这样才有威慑力,只是杀底层几个小官,却是不杀大官,民众不信服;赏赐的时刻,要率先赏赐底层的士卒,只要赏赐波及底层,民众才能信服。”
“若只是赏赐几个高层,却是不赏赐底层,赏赐缺乏说服力。大王不仅要赏赐底层士卒,还要厚厚的赏赐。”
看着这位齐人,吕不韦心中感叹不已。
当初的时刻,也是这位向他提出,实现郡国制。
可当秦王真的实行郡国制,还要惠及底层的士卒的时刻,这位却是率先反对。
看似制度之争,其实是利益之争。
若是秦王政,真的将一位公子册封为齐王,很多齐人会欢喜的笑起来。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