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是讲述大的方面,又是讲述琐碎的事情,讲述细小的事情。
从大到小不断的讲述着,讲述着其中的要领。
赵政偶尔开口询问着,询问着一些细节。
这一交谈,半个时辰过去了。
在这个过程当中,赵政偶尔拿出笔进行着记录。
半个时辰后,赵政沉默了。
王翦也是沉默在。
赵政心中在计算着,计算着赵国的国力,赵国的兵力,赵国的财政,赵国的粟米,战争的持久度等等。
思索许久后,赵政问道:“寡人欲灭赵,将军以为当如何?”
王翦思索许久,开口道:“大王,灭赵国很难!”
赵政说道:“寡人,岂会不知道!只是不灭赵国,如何灭六国,如何亡天下。赵国是秦国难以逾越的门槛,也是必须跨越的门槛,大秦没有选择,赵国也没有选择。”
王翦说道:“大王灭赵国,需要谨慎!”
赵政问道:“若是卿家灭赵,卿家当如何?”
王翦听着,立刻心脏扑腾扑腾跳着,似乎有激动,更是有淡淡的兴奋。
这可是灭国之功。
没有谁能拒绝灭国之功。
人生在世,作为武将,成为下一个吴起,成为下一个白起,就是很多人的梦想。
可现在,大王却是考较他灭赵之策,若是回答正确,可能在未来灭赵的过程当中,占据重要位置。
青史留名,莫过于此。
压下心中的浮躁,王翦沉思起来,许久后开口道:“大王,臣才略有限,比不上武安君白起,也比不上吴起。
对于臣而言,能打赢的战斗,绝对不会打输;可打不赢的战斗,绝对也打不赢!”
说着躬身拜见,直接说出自身的地位。
他不善于奇谋,不善于出奇制胜,指望他用着奇谋,用着计谋击败敌人,只能说不可能。
他的优点,在于稳重。
在于滴水不漏,敌人根本找不到他大的破绽。
遇到那些打不过的敌人,真的打不过;可遇到能打过的敌人,也绝对不会输。
上限不高,下限不低。
赵政听着,笑道:“那寡人要考较一下你!”
说着,取出地图。
地图是赵国地图,然后取出沙盘,取出算筹,双方开始军事推演。
王翦扮演着秦军,赵政扮演着赵军,双方开始对决起来。
军事推演,未必靠谱。
却是能大致的估算出,某个将领的性格,还有带兵大战的能力。
在军事推演当中,赵军咄咄逼人,可秦军却是稳如老狗。
秦军多次取得优势,占据着上风,可对决当中却是以消耗战,持久战为主,避开着速战速决。
到了最后,赵政丢下算筹,说道:“寡人明白了!”
王翦说道:“大王若是用我,我将稳扎稳打,破赵非十数年不可。”
大默算了一下,给了一个笼统的答案。
“十数年是几年?”
赵政面色再沉,他无法接受这种笼统。
王翦说道:“禀告大王,臣以为十二年可灭赵。”
赵政问道:“为何是十二年?”
王翦说道:“东方六国皆是联盟,灭赵非敌一国,而是战六国。故师出三年必要一歇,不然卒民皆疲,不可再战。一伐即三年,三伐而亡赵,期间三年用作士卒暂歇,故需十二年之久。”
“赵亡,楚齐弱也,那时灭亡剩下五国,可为十二年!”
赵政默默的计算了一下。
按照王翦的时间表,灭六国需要二十四年。
而今为秦王政八年,至少需要秦王政三十二年,才能完成大一统。
那时,他也只是似乎四十五岁而已,并非不可接受。
只是这个时间表,比他估算的漫长了一倍之多。
赵政皱眉道:“仲父在位的时刻,年年与六国交战,没有一丝停息,可国力损耗小。这里,征伐赵国三年,却是要休息一年,有些过了!”
王翦说道:“大王,局势不一样了。昔日仲父执权的时刻,大秦进攻六国,主要是略地为主,并非是为了灭了国。攻伐六国,持续时间短,秋天出征,在春天就是归来,一点也不耽误秋收和春耕!”
“这样对大秦好处巨大,可赵国也好处大。”
“当加强进攻的节奏,加强作战时间,加强军队的进攻数量。连续进攻赵国三年,休息一年,进行调整,与每年皆是进攻赵国,进攻半年,休息半年,彼此差距巨大。”
赵政沉默了。
很显然,王翦的攻击节奏,对赵国的危害更大。
只是对秦国的危害也大。
王翦说道:“大王,先是灭赵,再是灭楚,在战略上存在巨大的隐患。天下并非是七国,经历李牧大败匈奴之后,草原上的势力,经历血的教训之后,必然懂得一个道理,分散之民,无法击败中原强国。”
“唯有联合起来,组成大一统,才能对抗华夏!”
“一旦草原王朝统一起来,对秦国就是心腹大患。”
“西起高阙,东至辽东,皆是有漫长的长城,在过去的时刻,有着赵人,燕人守卫,可在灭亡赵国,燕国后,却是必须有秦人防御。大秦若是不能在草原大一统前,完成南下灭楚,那时会陷入危险的局面当中!”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