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阳太后说道:“大王要小心了!”
赵政说道:“这一次攻杀六国,猎杀李牧,秦国有八层的胜算,可还有两层不确定,危险之处。若是大秦取胜了,一切尚好。若是大秦败亡了寡人在战场上阵亡了。”
“扶苏还小,王后芈倩能力不足,只能托付给祖母了。”
“大秦,也只能靠你看护了!”
说着,跪在地上恭敬的行礼。
华阳太后说道:“大王,何至于此,何至于此!”
赵政说道:“做事情,总是要做最坏的打算。若是寡人取胜了,覆灭了赵国,各种后手也是无用,这最好不过了。可若是最坏的情况出现了。祖母可让扶苏登基,成为秦王,保住大秦社稷!”
“不久后,寡人会册封扶苏为太子,让他临朝听政。王后芈倩、祖母你们两人,可对内辅助扶苏;寡人也会邀请仲父归来,让仲父重新为右丞相,临朝摄政,防备最坏的情况!”
计划赶不上变化。
再好的计划,在实际的情况当中,也是要不断变化的。
没有什么是一成不变的。
原本不打算册封太子的,主要是扶苏太小,仅仅是七岁。
可现在,为了多一个保险,只能提前册封扶苏为太子。
至于扶苏,是不是适合当太子,其实已经不重要了。
重要的是,赵政必须为接下来的战争,做好最坏的打算。
后世建设第三线,准备了很多军事设备,很多隧道,很多暗堡,很多的器械等等,可能到了最后也用不上。
可用不上,不代表不重要,反而是很重要。
有了它,至少安心一些。
不久之后,秦王政传来旨意,公子扶苏为太子,临朝听政。
……
车辚辚,马潇潇。
马车在行走,行动速度极快。
就在不久前,秦王政传来旨意,邀请仲父前往咸阳。
在传达的旨意上,更是有十万火急的印记。
吕不韦听后,略微惊慌。
几乎以为,秦王政要驾崩了。
马车在快速的前进,到了咸阳城后,没有多余的停歇,就是前往咸阳宫。
在宫殿当中,见到了秦王政。
赵政直接上前,亲自迎接着,说道:“仲父可好?”
吕不韦说道:“老臣一切尚好?”
赵政说道:“仲父年纪大了,还能吃饭吗?”
吕不韦听着,心中突突了一下,可还是说道:“我已经老朽,比不得上廉颇,可还是能吃几碗饭的!”
赵政说道:“寡人要御驾亲征,前往番吾城,会猎李牧,覆灭赵国。求仲父为摄政大臣,好似辅助当年的我一般,辅助扶苏。
若是前线取胜了,一切好说。若是前线出现了意外,寡人阵亡而去。仲父可辅助扶苏为秦王,稳定局势。”
言语当中,有托孤的意思。
这位仲父缺点很多,可优点是对大秦忠心耿耿。
在危机的时刻,可以信赖。
吕不韦说道:“大王,发生了什么?”
赵政说道:“灭亡赵国的时机到了,我打算再次征召二十万大军,前往北线……”
说着,打开地图说着前线的局势,说着双方的格局对比。
此刻,形式上有有利于大秦,对于赵国反而极端不利。
覆灭赵国的胜算,有八层之多。
可依旧有着风险存在,比如李牧抓住秦军的漏洞,不断撕裂开来,导致五十万秦军崩溃。
比如,突然之间,天上跌下了陨石,陨石砸在秦军大营当中,秦军在一夜当中崩溃,李牧取胜。
比如,在交战当中,赵军的弩箭射穿了他的身躯,秦王阵亡了,秦军崩溃。
比如,在交战当中,李牧率领骑兵冲杀到了军中,直接阵斩他这位秦王。
在没有最后结果前,任何意外皆是可能发生。
赵政也不确定,李牧是不是位面之子,是不是会召唤大陨石。
只是做了最坏的打算而已。
在安抚了王后,交代了华阳太后,安顿好吕不韦后,处理好一切种种后。
若是真的出现了最坏的局面,这位仲父可能是稳定局势的定海神针。
秦国,不会因为前线的大败,走向崩溃。
吕不韦听着,说道:“大王,似乎忘记了一点!”
赵政微微皱眉,说道:“求仲父指点!”
吕不韦叹息一声,取过毛笔,在手心当中写下两个字。
“成娇!”
赵政也是沉默了。
是呀,成娇是巨大的隐患。
准确来说,是扶苏的隐患。
若是在前线,他率领大军,击败了李牧,覆灭了赵国,那成娇也不算什么威胁。可若是前线出现了大变故,这位长安居成娇,可能与太子扶苏争夺王位。
然后,秦国陷入内乱当中。
到了现在,大秦经受不住折腾,也不可能折腾。
吕不韦说道:“若是前线局势好,那一切也就算是了。若是大王不幸在前线阵亡,老臣会出手,赐死成娇。只有成娇死了,太子扶苏的位置,才能安稳下来!”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