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道长平惨败,要再次在番吾发生吗?
李牧没有接下诏书,而是问道:“将军,打算如何与秦人交战?”
赵葱说道:“邯郸的粮草匮乏,已经难以支援前线。我打算率领赵军撤退,撤离向邯郸城。到了邯郸城固守待援!”
李牧说道:“不可,若是赵军后退,士气下跌,赵军必然溃败!”
赵葱淡淡说道:“如何打,这是我的事情,李将军还是不要考虑其他了!”
李牧说道:“秦军,不好打,将军要小心!”
赵葱说道:“李将军,还是接下诏书吧!”
李牧闪过一丝不甘心。
他舍不得离开军队。
赵葱冷哼道:“李牧呀,这二十万大军,是你的军队,还是大王的军队?”
李牧叹息一声,话已经说到这里,只能黯然接下诏书。
赵葱却是冷哼一声。
李牧呀,伱已有取死之道。
将军,不听君王的命令,这不是取死之道,这是什么。
白起不听君王的命令,直接被赐死;李牧也是犹豫当中,接下诏书,也被赐死了。
当然了,他不会在大军当中杀死李牧。
李牧为军中大将,与士卒感情很好,若是在军营当中杀死李牧,会影响军中的士气,对于接下来的大战,极为不利。
最好的选择,就是在李牧回邯郸的路上,杀死李牧。
……
李牧收拾着东西,告辞离去。
神情有些颓废。
作为将军,若是不能率领士卒们走向胜利,那就尽最大可能杀死敌人士卒。
这一战,李牧已经不追求胜利了。
这一战,他没有一丝的胜算。
只求着等到适合的时机,对秦军发起进攻。
在秦军身上咬下一口肉,正所谓杀一个够本,杀两个赚一个。
随着赵葱、颜开的的到来,一切都是变了。
赵军不后退则已,一旦后退,二十万大军尽数覆灭。
在这一点上,还的不如赵括。
赵括固然无能,让赵国四十万大军覆灭,可赵国在临死之前,也是重创了秦军,让秦军折损二十万之多。
秦军因为折损过大,无力进攻邯郸,为赵国获得喘息的机会。
赵国才得以保全。
可如今,二十万赵军很快会覆灭,却是无法给秦军带来一丝损失。
“我走了,只可惜不能战死沙场!”
李牧苦笑着。
感觉又是有些幸运。
因为临阵换将,他要回到邯郸城了,不会死在战场上了。
这算是不幸当中的万幸。
不久后,李牧离去。
在离去前,有这一百多侍卫跟随,向着邯郸城而去。
……
秦军大营当中,大军在忙碌着,好似拉开的弩箭,随时要射击而出。
秦军上下,在整顿备战。
士气在不断攀升,似乎就要到了巅峰。
王翦上前禀报道:“大王,根据后方的粮草情况,在晋阳的粮仓,最多能坚持三个月。三个月后,粮草会就耗尽,我们就得撤兵而去!”
赵政微微皱眉,说道:“不是说能坚持半年之久吗?”
王翦说道:“大王,按照道理说,晋阳的粮仓当中,粮草足以坚持半年之久,可由于人为的损耗,还有自然的损耗,比想象当中还要巨大。最多能坚持三个月之久!”
虽然言语委婉,可赵政还是听出其中的意思。
所谓的自然损耗,就是在运粮的途中,民夫的损耗,马匹的损耗,还有遭遇赵国骑兵袭击,带来的损耗等等。
可人为的损耗,就是官员的贪墨。
不能指望秦吏,各个都是品德高尚,各个都是廉洁守法,这不可能也不现实。
反而秦吏贪墨比想象很是厉害,用着巧妙的手段,直接把部分的粮草,直接吃到自己肚子里面。
而且手段巧妙,还找不到证据。
赵政叹息道:“罢了,寡人暂且忍耐一二!”
王翦说道:“大王呀,连续对峙当中,秦军士气有些浮躁。在臣的整顿下,秦军士气回升了,到了对李牧发动进攻的时刻!”
赵政说道:“再等几天。等到赵国临阵换将的时刻,那时就是我们出击的时刻,现在击败李牧只有九层的胜算,还是太低了。
即便是击败李牧,可创敌一千自损,自损八百,终究是对大秦不利!”
“困兽犹斗,李牧好似陷入绝境当中,看似最为虚弱,也是最为可怕的!”
王翦说道:“若是赵王不临阵换将,那该如何?”
赵政淡淡道:“时间到了,继续进攻!”
就在这时,一个黑衣人走进来,说道:“大王,情报来了!”
赵政接过情报,打开看着,不由的大笑起来:“赵王迁临阵换将,李牧、司马尚被撤职,回邯郸而去。赵葱、颜开等替代而来,大破赵军的机会来了!”
说着,递给王翦。
王翦翻看着情报,也是说道:“恭喜大王,贺喜大王,破赵的时机到了!”
赵政笑道:“你为上将军如何打,寡人不干预了,你看着办吧!只是记得一点,少一点斩首,多抓一点俘虏,记得不要坑杀士卒。这一点,白起起做的不好。只要这一战,消灭了这二十万大军,最多两个月,我们就可回家了!”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