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秦始皇接受了五德始终说,接受了大秦获得水德,然后尚黑,从而证明天命在大秦。
可稍后发现,大秦既然获得了水德,证明自己有德行。那如何展现自己的德行,是不是要要轻徭薄赋,是不是要仁政爱民,是不是要共天下。
秦始皇,这才发现他被坑了。
他不想要共天下。
只想得到五德始终说的好处,不想要承担义务,更是有焚书坑儒。
很快,大秦完蛋了。
到了刘邦时代,也是继承五德始终说,只是刘邦却是相对聪明一点,只是画饼,却是不兑现。然而儒家不着急,慢慢会兑现的,到了汉武帝时代开始逐步兑现。
汉武帝,想着内儒外法,想着法家为主,用儒家来骗人。
可万万没有想到,法家本质上也是儒家。
而且骗人的鬼话说多了,很多人也渐渐相信了,就连说谎的君王也是相信了。
秦始皇也好,汉武帝也好,他们以为学了韩非子的书,就能斗过儒家,可事实上,他们皆是一败涂地。
……
争吵在继续,为了秦王改名,双方在剧烈的冲突。
秦王叫什么,在剧烈的争吵。
秦王政也不禁止,反而在鼓励着。
很多时刻叫什么名字,其实不重要。
重要的是双方争吵的过程,正所谓重在参与,唯有所有的士人参与了,争论了,哪怕最后失败了,意见也没有采纳。
可也有一种欣喜之感,有一种参加之感。
争吵在持续着,持续了十几天后。
秦王政降临到文信侯府邸。
赵政恭敬的拜见,似乎并没有因为地位高了,而变得傲慢无礼。
对于这位仲父,还是谦逊有礼。
好似昔日的乖孩子。
分宾主坐落,赵政说道:“去年的时刻,母亲去世了,可我还在外地,忙碌国家大事,无暇处理这些事情。最后,还是会仲父和弟弟处理好这些事情。在这里,感谢仲父!”
吕不韦叹息道:“你的事情,就是我的事情!”
秦王政说道:“仲父呀,为秦王该称号,也争吵了十几天了,到了现在也该结束了!”
吕不韦说道:“你确定好称号吗?”
秦王政说道:“我是随意的态度,秦王也好,秦帝也好,泰皇也好,天皇也好,皆是无所谓。”
吕不韦说道:“是呀,伱无所谓,可很多臣子有所谓。你的地位更高了,就可以凌驾在诸多王者之上,可以册封群王,可在东方建立十几个封国了。他们有些等不及了!”
秦王政也是说道:“寡人许诺了很多东西,现在也该兑现了。可我的诸多子嗣,最大的扶苏也仅仅是十五岁,其他的孩子还小,能力不足,根本不足以分封到地方,他们能力不足,才略不足!”
“适合分封的,也只有我弟弟成娇了!”
分封制,说白了就是股东大会。
君王要变得大方,要把股份散发给那些优秀的臣子,很多臣子不再是打工者,而是变为股权持有人。若是秦国所有地区皆是郡县化,意味着群臣只能是打工仔,只能是临时工,永远不要想着占据股份了。
当然,群臣很是聪明不会直接开口,向君王要食邑封地。而是鼓动为诸多的公子分封,然后撕开一个口子,只要开了口子,一切皆是好说。
可看样子,很多臣子没有耐心等待了。
吕不韦说道:“大王,可以慢慢来!”
秦王政说道:“罢了,也不说这些了!仲父,明天你上朝吧,至于称号上,是该修改一下。天皇不适合,泰皇也不适合,秦帝不适合,我觉得皇帝最为适合?”
“昔日有三皇,后面有五帝,寡人之功超越三皇,德行之高超越五帝,当合二为一,化为皇帝?仲父以为如何?”
吕不韦说道:“大王,高兴就好!寡人年老了,不会去上朝了,还是让李斯前去吧!”
秦王政说道:“仲父呀……”
心中微微叹息,想要说什么,却是说不出。
看似亲近着,可彼此却是疏远着,在忌惮着。
又是交谈片刻,秦王政告辞离去。
吕不韦打着招呼,很快的李斯到来。
说了一些话后,李斯告辞而去。
……
次日,到了朝堂上。
朝会在召开着,到了中间的时刻,李斯上前道:“自古以来,德行之高莫过于三皇,功劳之大莫过五帝。大王继位秦王政以来,做事情兢兢业业,每天批阅奏折,到了夜晚时刻,不难拖延到第二天。”
“大王之德行高贵,怜爱士卒,士卒感念大王的恩情;大王又是爱护民众,直接废除口赋,多次减免各种赋税,民众可以安稳的过日子;又是均田地给底层民众,民众皆是有田地可以耕种。”
“大王又是创立洛阳学宫,招揽天下英才,汇聚到洛阳;又是设立师范学校,培养大量的老师,老师又是可以教化诸多的学生,可谓是有教无类。”
“这些年来,国库的粮食日益增加,民众口袋的钱财越来越多,民众可以过上温饱生活。这些皆是大王的恩德。”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