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2章 《兰亭序》(下)
智永少年出家,酷爱书法,对祖上王羲之、王献之的书法极为钦佩,决心将祖传书法再现风华。
他练习书法极为刻苦,在永欣寺时,就曾盖一座小楼专做练字,誓言“书不成,不下此楼”。
就在这座冷冷清清的小楼里,智永如痴如醉的运笔挥毫。
经三十年之功,智永的书法名气也越来越大,《真书千字文》系智永的代表书作,历代评价颇高。
智永年百乃终,逝前,他将《兰亭集序》传给弟子辨才和尚。
辨才和尚也对书法很有研究,他知道《兰亭集序》的价值。
遂将它珍藏在了卧室梁上特意凿好的一个洞内。
当李世民得闻《兰亭集序》在辨才和尚处,兴奋不已。
多次遣人索取。
可辨才和尚始终推说不知真迹下落。
李世民看硬要不成,只得改为智取。
那时李世民派监察御史萧翼装扮成书生模样,与辨才接近,寻机取得《兰亭集序》。
萧翼对书法也颇有研究,与辨才和尚相谈甚欢。
待两人关系密切后,萧翼故意拿出几件王羲之的书法作品给辨才和尚欣赏。
辨才看后,不以为然的说:“真倒是真的,但不是好的,我有一本真迹,那才是王羲之真正的传世之宝。”
萧翼不动声色地问是什么帖子,辨才犹豫再三,才神秘地告诉他是《兰亭集序》真迹。
萧翼故言不信,说此帖早已轶失,怎么可能在你这里呢?
辨才见其甚疑,一时起兴,就从屋梁洞内取出兰亭真迹予萧翼赏鉴。
萧翼仔细察看了一番,果为真迹。
只见他脸色一变,迅即将其纳入袖中,同时向辨才出示太宗“诏书”。
辨才此时方知上当,但悔之已迟。
由此,这传世名帖,终于到了李世民手中。
梦寐以求的东西到手,李世民高兴得不得了。
敕令侍奉宫内的拓书人赵模、韩道政、冯承素、诸葛真等四人,各拓数本,赏赐给皇太子及诸位王子和近臣。
此外,还有欧阳询、褚遂良、虞世南等名手临本传世。
唐太宗死后,《兰亭序》的真迹就从世间消失了。
只有唐代的摹本流传至今。
很多历史学家由此推断,李世民把他生前视若珍宝的传世书贴当了陪葬品,一起埋进了昭陵。
不过在五代时期,耀州节度使温韬盗了李世民的昭陵。
《新五代史-温韬传》中,对此有所记载:
上面是这么写的:“昭陵最固,韬从埏道下……床上石函中为铁匣,悉藏前世图书,钟、王笔迹,纸墨如新,韬悉取之,遂传人间。”
这里说的钟、王,指的就是钟繇、王羲之的纸墨笔迹,在李世民的墓室中保存完好。
温韬将这些字画全部取走了。
但在温韬的昭陵物品清单上,并没有《兰亭序》。
此后历史上也没有《兰亭序》的任何记载。
《兰亭序》就像从华夏历史上凭空消失了一样。
有一说,是温韬在盗昭陵后,故意毁了《兰亭序》,以免招来灾殃。
还有一说,就是《兰亭序》MV最后的字幕里写的,其在武则天和唐高宗合葬的乾陵中,目前还没被挖出来——
但这种可能性其实很小。
主流学术界虽然不想承认这点。
但大部分史学家心中早有定数,知道《兰亭序》很可能已经被毁掉了。
消失在了历史长河当中。
就像传国玉玺一样,不可能再重见天日。
荆山不懂书法。
但他很想知道《兰亭序》到底在哪,以及《兰亭序》的真迹到底长什么样。
这时唱过周董的《兰亭序》。
荆山身上热浪翻滚。
自我期待感被拉到了峰值。
他自问自己这遍挑战,做的天衣无缝。
反正他自己找不出任何瑕疵来。
都好久没见过满分的礼花了。
他这时太想看到金色礼花盛放的一幕。
于是在等待系统开分的一刻,他的心都要提到嗓子眼。
完全秉着呼吸,不敢松气。
这时就见系统界面上——
【砰!】
久违的金色礼花出现了!
【100分!】
系统再次打出了满分!
“啊!”
荆山难掩激动的直接大叫了一嗓子。
差点没把外面的护工人员给招进他屋里。
唱爆《兰亭序》的成就感,应该仅次于唱爆他最想要的《本草纲目》。
荆山这时的激动心情,已经难以用语言来描述。
他整个人都烧热了,感觉胃都要被烧穿似的。
就等着看系统是不是奖励他《兰亭序》的真迹了。
很快,系统打出恭贺性的字幕:
【恭喜宿主,成功解锁歌曲《兰亭序》!】
【奖励《兰亭集序》真迹一件。】
“哇哦!”
就像被幸福的闪电劈中,荆山又像神经病似的大叫了一嗓子!
系统真的奖励他《兰亭序》了!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