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邵仲平获得股份授权以及以100元的价格强势购买了陆宏财5%的股份后,已经过了将近半个多月。
这半个多月的时间里邵仲平召开了三次董事会议。
除了提前把这一年的股份分红给分了外,还把一些不愿意改革的股东的股份给收购了。
这些收购股份的钱自然就是出自于那笔400万的现金,现在邵仲平光自己收购后握在手里就拥有了27%。
所以此时不管邵仲平有没有他母亲跟姐姐的授权,也是当之无愧的大股东。
等股份收购完成,在第四次董事会议上除了邵仲平自己外,还有两个还持有百分之一左右股份的亲戚出席,就没有其他人了。
邵仲平把自己早就想好的改革方案让秘书孙晓梅分发了下去。
“两位也都是我的长辈,能够继续留下来帮我,我也很欣慰。”
“这是我这几天对于百货大厦的一系列的改革方案。”
“你们先看一下,再发言。”
“我们三人共同探讨一下。”
邵仲平把手中那份封面写着“超市”两个字的计划书,放到了自己面前会议桌的桌面上。
剩下的两人:
一人跟邵仲平是同族,与他父亲同辈名叫邵景昌,平时负责打理整个百货大厦的采购;
另一人是邵仲平奶奶家那边的一个亲戚名为沈文声,负责管理百货大厦的日常事务。
他们两个没有选择脱手股份离开,邵仲平一点都不意外。
第一他们两人手中的股份加起来也不过才2.6%,一年的分红其实并不没有多少,可是薪资确实是不算低的。
邵景昌跟沈文声小心翼翼的看了翘起二郎腿靠在椅背上的邵仲平一眼,然后就翻开文案认真仔细的看了起来。
这份文案邵仲平是根据后世大型超市的方案写出来的,其中扁平话管理的一套理论对于现在的香江来说是十分的超前。
随着纸张在他们两人手中不断往后面翻动,两人的眉头也跟着皱了起来。
当看到一半的时候沈文声就抬起了头。
“仲平,不知道有几句话我该不该说?”
邵仲平一眼就看出沈文声想要说的是什么,可还是伸手让他开口。
“沈经理您请说。”
沈文声清了清喉咙。
“邵总?”
邵仲平面对沈文声试探性的称呼,点了点头。
“以后可以这么喊我。”
得到肯定,沈文声才开始真正阐述起了自己的想法。
“邵总,我呢从步入社会到现在就是跟着您家里在这一行干了。”
“从最开始的伙计到现在的经理。”
“我想我的话还是有一些参考价值的。”
邵仲平肯定了沈文声一句。
“您老是老前辈,自然有发言权。”
沈文声得到肯定,露出一丝笑意,投桃报李的说了下去。
“文案我看了一半,确实是写的很好也很细致。”
“花了很多心思。”
等夸奖的话说完,话锋一转。
“不过会不会对于香江这个市场来说太过……”
“该怎么说来着。”
邵仲平立马就把话给接上了。
“太超前?”
沈文声用力一点头。
“就是太超前了。”
同时给邵仲平举例起了现在香江市面上的商场跟超级市场的例子。
“你的这个超市应该就是现在的超级市场吧。”
“虽然有不同可却也有相同的地方。”
邵仲平双手交叉在膝盖上,一脸认真的听着沈文声的话。
“香江传统粮油杂货,都在士多(小卖部)、办馆出售,也是我们香江人主要购买杂货的渠道。”
“像我们这样的大商厦已经算是不小规模了。”
“而你说的超级市场模式在60年的时候中环大利连就已经推出了,只是它卖的都是进口商品。
但是在前几年的时候推出了袋装米,也把模式改成了国外的超级市场模式,跟你方案上的内容已经很接近了。”
“如果说国货的话有裕华国货,专门售卖以来自内地的产品。”
“可在两年前裕光超级市场及和平超级市场合并而成的百佳超级市场加入了战团,以至于很多传统的士多跟办馆纷纷歇业。”
“好在这些超级市场都是以米面粮油等食物为主。”
“我们这些年来才能在夹缝中求生存。”
邵仲平听着沈文声话里关于现在香江市场的描述,沉默不语。
见他不说话,沈文声就继续说了下去。
“如果按邵总你说的这么改,那我们在布局跟装修等方面自然是要花更大的价钱来改变的。”
“你这样的美利坚超级市场的模式对于现在的香江会不会无法融入呢?”
“像大利连跟百佳可都没有像你这样跟的彻底。”
“再说现在这样贸然加入,会有我们的生存空间吗”
“这样真的有意义吗?”
邵仲平在纽约生活的这段时间,知道美国超市已经完全有了后世国内超市的模型。不管是从货架的摆放,还是在购物收银以及自主选购上面。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