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见吴楚之已然铭记“根在锦城”的告诫,严东明也不再多言,谈话的重心自然而然转向了真正关乎锦城发展根基的产业大计。
客厅里的气氛从家国情怀的激荡,悄然过渡到更为务实的区域经济发展图景上。
王秀芝和叶小米在厨房那边收拾着,不时传来细碎的声响和低语。
严恒则半是好奇半是学习地坐在一旁听着,这显然是他父亲和兄弟吴楚之作为锦城现在与未来的建设者之间的高层对话。
严东明端起茶杯啜了一口,润了润喉咙,眼神重新变得锐利而务实,看向吴楚之,开门见山,
“楚楚,我们锦城需要你的果核科技,这份期许是实实在在的,不是空话套话。
同样,承诺给你的支持,也需要落在具体的行动上。
所以,说点正经事:无论如何,3月1号之后,你位于锦城的那个大工地,必须给我准时开工!
这是硬杠杠,没有商量的余地。”
他的语气带着不容置疑的力度,那是地方主政者对关键项目推进进度和产业发展承诺的态度。
吴楚之收敛了笑容,神情变得郑重起来。
他非常清楚这个时间节点的意义。
这不仅关系到果核自身的产能扩张计划,更是严东明推动锦城产业升级的“一号工程”落地。
早一天投产,就能早一天为锦城带来科技产业集聚效应和就业税收,而这些都是严东明作为经济主官的核心政绩来源。
“严伯伯您放心,”
吴楚之毫不犹豫地点头应承,声音斩钉截铁,“绝对没问题!地皮平整、规划审批、图纸会审这些前期工作,我们都已按进度在推进。
资金流充裕,建筑材料、施工队伍年前都已提前锁定。
所有工作都是为了确保3月1日准时动土开工!”
这既是给严东明的定心丸,也表明了果核扎根锦城的坚定决心和高效执行力。
看到吴楚之如此干脆利落的承诺,严东明脸上也露出了坦然的笑容,甚至带着一丝期许,
“好!有你这句话,我就踏实了。你也知道,开年,我可能将会更进一步,领导经济建设。
果核的开建投产,不仅是对你锦城承诺的兑现,也是对我未来工作的莫大支持。
这是真正的互利共赢!”
他毫不避讳地表明了果核项目与他个人政治前程的强关联——将果核打造成锦城乃至西南地区的科技产业标杆,是其核心政绩诉求之一。
这份坦率,既是对吴楚之信任的体现,也是一种压力传递:做好果核,就是对他最大的支持。
“果核的发展,离不开锦城的沃土。严伯伯领导锦城经济,是锦城之福,更是我们果核之幸。”
吴楚之巧妙地回应,话语滴水不漏,既表达了支持,又不忘将位置摆正。
他随即话锋一转,提出了目前公司发展面临的核心瓶颈,
“严伯伯,现在果核发展势头良好,但客观困难也确实存在。目前制约我们产能扩张最核心的痛点,恰恰是锦城的内联外运能力,尤其是空运承载力和频次!”
他将问题具体化:“果核的核心生产基地位于锦城的西南角,我们的所有元器件,几乎95%以上依赖从沿海发达地区甚至海外进口。
锦城地处西南腹地,没有水运航道,铁路运输不仅耗时过长,更难以满足精密电子元器件高效流转的时效性需求。
唯一的出路就是航空运输!”
吴楚之的语气中带着明显的紧迫感,“但现阶段从沿海转运陆运再衔接空运的周转环节太多、时间成本极高; 如果能建立从沿海甚至国外直达锦城工厂的门到门航空快运通道,整体供应链效率将提升数倍,成本也能大幅降低!
这决定了果核能否在锦城真正实现规模化、效益化的集群式发展。
锦城要突破地理限制,在科技产业领域实现跨越式发展,‘天上’这条路,是目前唯一也是必争的战略通道!”
“而且,要快!”
吴楚之指尖在茶几上画出虚直线条,“鹏城到锦城航线每延误一天,果核就多烧四百万物流成本。”
见严东明瞳孔微缩,他立刻从包里拿出一个笔记本,
“这是今早刚拿到的数据:一架737全货机运载芯片,比三十辆重卡快四天,破损率从千分之三降到万分之一——严伯伯,这不是选择题,是生死线。”
吴楚之这番剖析精准抓住了问题核心,数据清晰、指向明确。
严东明听得眉头紧锁,专注地思考着。
作为锦城经济线的负责人,他自然清楚本市物流体系的短板。
过去发展劳动密集型或资源型产业时或许感受不深,但对于果核这种时效性、价值密度极高的高科技制造业而言,这个瓶颈确实是致命的。
“你的意思是……”
严东明手指轻轻敲击着沙发扶手,眼中精光闪动,
“绕开陆路中转的环节,直接在锦城建立大规模的空运直链能力?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