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六十八章 谶语

作品:风起大宋|作者:魔冥王|分类:历史|更新:2018-01-16 01:22:18|字数:10048字

现在谶语又出,而且还是这样的天书模样,不得不让赵佶严阵以待了。

“太师,这天书谶语说的是什么意思?你可解读一二?”赵佶看向蔡京问道。

蔡京想了想,然后笑道“官家,这前面的话都好理解,后面的一胎二龙,说的必然是我朝太祖和太宗二位官家,谷者,人需也,截者,吉也,此乃人吉,正是说官家乃天生的帝皇啊。

而山岳称王,恐怕是官家的后世会有劫难,使得四方山岳反王四起,我朝有国破之危,但官家你再看后面,到那时,自然会有四方勤王之兵到来,而我朝也将历劫重生,使得万万年啊。”

姜德不由竖起了大拇指,这谶语都能解释过去,太师脑子就是快,只是等十几年后,再看这块石碑,恐怕你们几个又会有别的想法了。

“太师啊,这段时间你不在,可真的是闷死寡人了,正好琼楼多了个好玩的东西,不如一起去看看如何?”

赵佶把玩完天书石碑,又想起来那沙盘中的江南美景,原来赵佶考虑要打压一下蔡京,同时也想看看郑居中几人到底行不行,因此一直压制着自己,现在姜德给二人铺好了路,蔡京又刻意讨好,赵佶立刻把官家该有的权衡之道抛之脑后了,觉得还是蔡京好啊,又懂自己又会说话,还能办事,自己只要玩就行了,真的是怎么看怎么顺眼。

得,昏君奸臣组合又凑起来了。

蔡京笑着拱手道“官家有邀,老臣哪敢不去?”

一行人说完就换上便装,直扑琼楼,蔡京只看了一眼沙盘,便明白了赵佶的心思,立刻叫来人,按照他的意思重新设计沙盘,并且和赵佶讨论如何才能让山林河流互相衬托,四季变化之下如何能让一地永远有赏玩之处。

姜德见这一对君臣谈的高兴,找了个借口就先离开了,赵佶等人也不在意,毕竟这里是姜德的地方,姜德有些事情要处理也是正常。

姜德来到房内,许贯忠等人都等在里面。

“主公,如何了?”许贯忠第一个问道。

燕青等人也好奇的看向姜德,姜德笑道“天书石碑一出,我们的好官家就什么都无所谓了,招安梁山的旨意应该很快就会下达,封赏极为丰厚啊,郓州节度使呢。”

“郓州节度使?虽然只是虚衔,却是极贵啊,朝廷也能通过。”许贯忠有些不可思议的说道“我梁山拥兵数万,再加上这个职位,简直就是一个藩镇了,朝廷难道不设下羁绊之法吗?”

姜德摇摇头道“此次是官家因为天书大喜,故而厚赏,但朝廷之上必然会有人想办法羁绊我等。

但朝堂羁绊无外乎威逼利诱罢了,并无可怕之处。我现在担心的是一旦山上的弟兄知道招安一事,是否会有人心怀不满而出走?”

姜德可没忘记在自己不远处还有个宋江在,要是自己辛辛苦苦训练出来的军士因为不满招安而跑到宋江哪里去,那自己真的要哭了。

许贯忠却不太担心的说道“主公,我看此事无需紧张,我等只要告诉弟兄们,这招安,不过是权宜之计,并且继续对外征战,自然不会有人离心。”

只要继续对外征战,就表示梁山有自己的野望,不是真正的和朝廷一条心,那么那些对朝廷不满的人,也就会愿意继续待在梁山之上了。

姜德点点头,他选择招安,也是考虑了很久,现在距离方腊起义都还有四年的时间,距离白河沟之战更还有六年,但按照梁山现在的趋势发展下去,就是再隐藏也藏不下去了,到时候要是爆发了和宋庭的全面战争,自己日后再想借着金军南下扯旗就困难了。

后世蒋校长有句话叫做攘外必先安内,其实这不仅仅是蒋校长的见解,而是历朝历代中央政权的见解,君不见金军南下,赵构最急的是灭掉腹地的贼寇,君不见清兵南下,南明还叫着要联清灭闯,如果自己真的先造反,接下来恐怕会出现宋军联合金兵对付自己的局面了。

“诸位,接下来的时间,我们就九个字!”姜德站起来慢慢的说道“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

众人听得慢慢点头。

“好了,现在事情基本已经解决了,尽快组织船队出海,想来吴用和师兄那边都已经等急了吧。”

——枯叶岛

此时的天气已经渐渐暖和了起来,枯叶岛上也重新出现了绿色,河流中不时跳起的鱼虾仿佛在告诉世人这里有多么的富饶。

这是一片没有开发过的净土,一只野猪慢慢的走在草地上,它正在寻找食物。

“咚!咚!咚!!咚咚咚!!”

突然,震天一般的雷声响起,野猪惊恐的看着声音传来的地方,这样的声音他之前也听过,只要响起这样的声音,就会有无数的两脚兽出现,他急忙调转方向往山林奔去,如果他会飞,他便不会如此的害怕,因为在雷声响起的地方,这些他眼中的两脚兽正分成两队,互相敌视着,怎么看,也没办法顾上他了。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目 录下一页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我的书架

如果您喜欢,请把《风起大宋》,方便以后阅读风起大宋第三百六十八章 谶语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风起大宋第三百六十八章 谶语并对风起大宋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