腓特烈看了这封信之后,是罗马教宗求助的求援信,希望他再次出兵攻打意大利,解决教皇国的麻烦,正合他心意。
他也正准备发动第二次对意大利战争,他如果不想发动战争,又怎么可能去花大力气征召四十万大军呢?
在原本没有跟赵桓爆发直接冲突之前,他是打定主意这军队是他的,军事上他说了算,所以打不打意大利?什么时候打?以及怎么打?他不必听任何人的,包括赵公子的。
当然内阁他也准备甩到一边,独立率军出征,可是上一次爆发激烈冲突,他差点被赵桓当场打死,这件事之后他就知道绕不开赵桓。
所以,这么大的事,他必须要向赵桓通气,否则赵桓认为他不尊重他,也视为对他的挑衅。
于是他对特使说道:“你先回去休息,这件事我需要商议,回头我会写一封密信,派人跟你一起返回罗马教廷,当面将信交给你们的教宗。”
有了神罗帝国皇帝如此的表态,特使也就放心了。
送走了特使,腓特烈硬着头皮到赵公子的城堡求见赵桓。
赵桓跟没事人一样在大殿召见了他,殿内只有岳飞和牛皋两个护卫,同时也是两个集团军元帅。
而这一次腓特烈来,不仅没有带卫兵,甚至侍从都只带了两个文职人员负责记录。
他也没有穿铠甲或携带任何兵器,他的右手受伤严重,用一块三角巾给吊在了脖子上。
见到赵桓时,他恭敬地施了一礼,颇有几分惭愧的说道:“很抱歉摄政王,我的手受伤是我自己咎由自取,所以没办法行全礼,还请摄政王恕罪。”
赵桓点头说道:“都是自家人,不用客气,今天你来找我,有什么事吗?”
见到赵桓和颜悦色的样子,腓特烈倒是稍稍放心,他说道:“刚刚当选为罗马教廷新的教宗的阿德里安送来了一封密信,要求我们出兵意大利,帮助他们击退外敌。”
说着将那封信让侍从递给了赵桓。
赵桓看完信,点点头说道:“陛下打算怎么办?”
如果是没闹翻之前,腓特烈会强势的表示这件事他来处理,不需要赵桓插手,他不过是来通知赵桓一声而已。
可现在他只能乖乖走程序,说道:“遇到重大事情,必须由帝国的内阁讨论决定,关于战争,可能还需要提交议会最终决定,是不是按照程序先提交内阁讨论,再提交议会投票决定?”
赵桓笑了笑说:“内阁讨论一下可以,这是规矩,但是没必要再提交给议会了,因为议会讨论决定的战争是对外的战争,与其他敌对国家,比如法兰西之间的战争。
但现在我们是出兵意大利,意大利本来就是神罗帝国的疆土,是镇压叛乱,而罗马教廷是在我们意大利疆土之类的教皇国,保护他们也是我们的职责。
至于南边的西西里王国,虽然信中说了,他们陈兵边境随时可能进攻,但不是现在还没有进攻吗?
而且我们也没有收到西西里王国任何关于战争的警告,不可能把没有发生的事假想成要发生而提前进行处置吧,这是不好的。”
腓特烈大喜,他其实也不想交给议会,但没想到赵桓帮他把话说出来了。
赵桓也提出不用提交议会,因为对意大利的战争不是对外的战争,属于内部镇压反叛,的确按照规定,不需要提交议会讨论。
当然这也只是赵桓对议会决定战争的权力的一种限制性解释,把议会的战争权限制在两个国家之间爆发的战争,而事实上根据之前制定的法律,并没有这样的限制。
但凡战争,都是需要议会讨论决定的,不过摄政王和神罗帝国的皇帝都决定不提交议会时,议会也是无可奈何的。
因为议会根本没有任何能力跟摄政王和罗马帝国皇帝叫板,只能乖乖听从解释。
腓特烈又小心翼翼的说道:“那摄政王的意思,咱们是应该出兵呢还是不出兵?”
赵桓说道:“这个还是在内阁会议上再讨论决定吧,现在我还没想好。”
赵桓哪里是没想好,他只是想甩锅,把这件事交给内阁来讨论,只要内阁同意出兵,他就投,自己也不背锅,但如果内阁出现变故,差他这一票才能出兵,那他会投赞成票。
事先他没有把这件事向内阁成员进行通报,因为腓特烈爆发第二次入侵意大利的战争就在这一年,所以按照历史轨迹,这一仗是肯定要打的,不管内阁会议结局如何,这仗都会打。
既然这样,赵桓也就不想在一件肯定会发生的事情上,去让他的手下听从他的招呼,一致同意出兵攻打意大利。
很快内阁会议召开。
在会上,腓特烈并没有把阿德里安的那封信的内容念出来,而是转述了一下相关情况。
他说道:“现在罗马教廷希望我们能出兵攻打意大利,震慑西西里王国,并剿灭北面的米兰等城邦国家,解除他们对教皇国的威慑。不知道各位意下如何?”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