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扫堂中十二人,张扬开口道“相信诸位兄长已经收到通知了,废话我就不说了,你们该干嘛还干嘛,日常训练和值守之类的东西,我都不会插手。”
“今天把你们叫来主要是慢个面熟,在坐十二人中我只记得张卫长、刘卫长,余下十位劳烦一下,来个自我介绍。事先声明,我这人记性一般,日后如有叫错,千万别记仇。”
张扬所言并非客套,事实如此,脑袋中太多东西,让其记性不太好。只要不常见面的人,他总是忘记,在镇上时就出过这事,曾有一人与其数次见面,人家记住了张扬,可张扬却记不住他,就感觉眼熟却想不起谁了。
张锥的换班大计废了,张扬思前想后临时放鸽子。会面没什么大事情交接,主要是相互认识,散会前,张扬指定黄图迎风李连陆虎四人为自己的传令士。
进城时两手空空,出城时却多了两车东西,一车装着各样各样的记录,有竹卷,有纸书,有卷轴。一车装着几箱各式空白令书,外加一面旗帜,一面赤色同盟旗,一面第二近卫军军旗。
第二近卫军,何时成立说法不一,各部各族难以一至,唯一可以确定的是,成立了桑国南下其间。近卫军前身叫作‘流营’桑国人起的,
其第一批成员,便是被迫随桑国南下的各部壮丁,最初的军旗,也简简单单,就是一面长方黑布上绣了牛头。
桑国灭忘后,同盟各部为了抹去桑国留下的痕迹,改掉了一切,境内所有武装力量,全部更换名字和更改旗帜,只要和桑国有关的通通换掉。
‘第二近卫军’之名不是起的,而是拿战功换的,同盟设有三支近卫军,无一不是战功赫赫,他们享受着高其他人的待遇薪酬,权限上也大不少。如今同盟摆在明面上军队有十九支,人员总数近四十万,其中部后备军占了八支,三支近卫军,五支常设兵团,一支长老院卫队,二支海军。
河畔,张扬手持书卷细读,卷中记录着二场战役,二场关于第二近卫军战役。
‘同盟历二四年,敌军越过山脉河流突入荒部腹地,占领南下通道,南线十万驻军危矣。时局紧迫,大军受命南下解围,六日间徒步四百里,途中百人猝死,千人掉队失踪,军中各部零散难聚,前军已鏖战数日,后军却未敢至。
二四年十月,秋。敌方增援沿江而上,军中将领无人不感绝望,此景意味着,南端全境沦丧,当地驻军已溃。战局不明下,诸领割面流红立誓血债血偿,军中万人响应,哭嚎声震天动地。
大军攻敌拔寨,半月下三寨一镇,敌之坚韧,虽敌非亦是令人佩服,三寨一镇中,仅有一地弃守,余外三处,敌无降者尽数战死。
转眼冬临,南下解围已无望,军中已损近半,能战者已不足半数,前方虽有四镇一城阻挡。
攻不已成,退也不成,若退身后百里无防,敌将一扫过半疆土。
二四年冬至二五年二月,此期无记,期间战事无从得知。
二五年三月,各部族兵赶至,山间万寨起,兵团退出一线。
南下前,全军二万零一百二十一人,退至后方者仅有二千余,军中旧有将帅统领无一幸存。
阵亡将领:彭丹、陆有财、张木、南赫。
阵亡统领:刘鹏、辛德、…阵亡士卒…’
‘同盟历二六年中,新军建成,并随康陈援南下……’
以一段张扬没看完,这不是看故事,而是血血淋淋的历史,他看不下去了。不觉间,张扬抬头看向那随风飘扬的黑色旗帜,旗中两眼一疤再无他物。
不远处,三人坐凳子阅书,黄图一卷为府城记,迎风一卷为苍狼记,陆虎一卷为陈国记。
府城记:
府城设有五镇九邦,五镇为,东镇望海,南镇无疆、西镇回望、北镇无回、中镇皇城。
九邦为,青城、凡阳、吉泽、山海、庞森、路镇、塔城、连州、霆山。
东镇位于府城东部,彼邻六国,镇中大城三十余,小镇村落无数,‘望西’为第一城,现以沦陷。目前因动荡不平,任人统领,驻军如何暂时无从得知。
南镇,彼邻康国北凌,镇中大城十六,现任将军曹旬,中年,位公爵,驻军三十万上下。
北镇,无邻国,该镇地处赛带,以骑兵为主,全境兵员无法估算,现任将军蓝山,年不过三十,公爵。
中镇,府城国都,地处盘城。
青城,位干南镇与中镇间……
府城五镇九邦各有兵马,具体数字无从得知,预计常备军力过二百万。
苍狼记则短很多,主要内容为星原上的苍狼军,和军中主要人员,其中向南和许君被着重记录。
陈国记,虽取名如此,实则写的都是风雪关和星原,主要记录着区间各族,各方兵力,以及陈国正在周边部署的情况。
河边四人查看情报时,张癫正随关岩南下,千骑飞奔声势浩大卷起漫天尘土。
——
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为。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