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景和张扬相处最久,见惯自家老大的天马行空,微微一错愕后,他便行于地图前查看建议的可能性,没问一言一语。
石景看图数息,便提出意思:“平湖下游的岩谷,上游木屋渡,两处的位置相对合适。”
“岩谷段多为峡弯,山陡水面小,爆破成功的可能性很高,见效机率大,速度也快。”
“木屋段水稳浅滩多,枯水期河面仅有几十米,交通、人口方面占优不少,缺点是工作量大,不稳定因素太多。”
石景说完便站到一边,把图前位置让给张扬,让位时很是熟练的掏出小本方铅,因为他知道不用一会,张扬绝对会吩咐事情。
“告知长老院和军方我们的建议,命人查探堵江的可能性,查清过去十年汛期水位。”
“召集爆破专家,水利人员,让他们三天后到此集中。”
“通知铸造营、火药厂,让他们优先保证军用火药供应,必要时可以暂停供应各部建设需求。与此同时,以军方名义的要求,要求各矿,各厂,各单位增加枪支火药产能。”
石景飞速记下吩咐,停笔一抬头便瞧见张扬满脸纠结,就在他想问是否还别的吩咐时,张扬的声音再次响起:
“告知长老院、军方,就说我建议在救无可救,或代价过高的情况下,让十三兵团自行分散,让他们自行突围,能摸出来多少是多少!或者,让他们拦死一搏,向南最好,向北也行,时限二月。”
张扬看向室中默声众人,看向记录中的石景,面色一苦坚声道:“再加一句,胜败乃兵家常事”。
石景闻声抬头,脸上带着犹豫,手中的笔似乎有点沉重,想劝几句,又因身份不得不照做,只能以这样的方法缓和一下。
张扬瞧见石景的神色动作,只得无奈一笑,语气坚定道:“照我说的报上去,以如今的形势,拖下去对同盟而言有害无益。继续拖的话,被围兵士的军属会闹事,军队会生间隔,国民会质疑,外人会看轻。”
石景点头下笔,记录完成便把本子递给张扬做确认,见张扬点头确认无误,他便转身离开。
大门一关,室内氛围顿时压抑,张扬依旧皱眉立于图前,蓝开左看右看魂不守舍,四名刚晋升的年轻统领束手束脚。
“杨清,说说对被围一事的见解,你觉得造成如今局面的原因是什么?长老院又为何如此平静,援军又为何止步不前。”
张扬的询问冷不丁响起,被点名的青年更是一颤有些惊慌。
青年看向依旧没回身的张扬,又看抬来视线的几人,无奈一笑,长出一口气后才缓缓说道:“被围的原因太多太多,多到让人发指,小到地方管理,大到各地各军各营沟通不畅。个人感觉,被围的最主因是太意,十三兵团和守备军的交接出了大问题,导致前后脱节严重,严重到连基本的通讯都断了。”
“平湖失陷二天,十三兵团才收到消息,守备军则更晚,他们知道时,长延侯已领兵奔袭近二百多里杀到了平湖。”
“被围的原因太多了,一、没有统一指挥;二、军队麻痹大意;三、地方驻守报喜不报忧,隐瞒太多不安定因素;四、决策层瞻前顾后,没能第一时间做出应对。”
杨清说至此处便停下,不想评说袭老院和军队的他故意提壶倒茶润喉,还特意给其他人也凑了一遍,看到蓝开和三个统领开始低语,本以为能翻章,跳过这一茬的时候,却见张扬笑嘻嘻示意让他继续。
杨清有苦难言,却又不得不说,于是又拎壶干了一杯,一众好笑目光注视下,脸一抽咬牙道:“长老院分析原由找祸首,并制定相应规程避免重蹈覆辙,牵连其中的几家在想办法减少事件造成的损失。”
“援军止步不前的原因有三个:第一、人员复杂需要整编,需要收集信息,需要防备占领区可能出现的异动。”
“第二,后勤,天气,地形,急驶而来的援军,缺乏攻城略地的器械装备,随身器械拿下平湖时估计已耗损无几。除此之外,便是天气和地形,该地山川河流众多,偏偏又逢雨季。”
“第三,兵力不足。月国人表现出的战力太过强横,冒进的成功性微乎其微,现在应该还没人敢,也还没人能将数支本就不同属部队如臂指挥,并不计代价下令进攻。”
杨清说完便又倒茶喝了起来,这行为又把室内的人整笑,整无奈了。
张扬笑笑略过,没有点评杨清言论,也没有发表自己的意见,很是自然的将同样的话题转移到另三人身上,问让他们说出各自看法观点。
……
咚咚~敲门声响起,石景推门而入,在他身后还跟着一人,张扬看来人是李侯时脸色一变,不妙的感觉涌上心头。
不出张扬所料,李侯二话不说便走到他身边低语,说话间递上一个牛皮本。
“康国太子登基,关宁军入城戒备,老皇下令囚禁数位皇子”张扬嘀咕李侯方才的话,手上动作却没停,一边嘀咕一边翻开本子查看。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