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8章 需要这么多吗

作品:市井小民的烟火|作者:淮上人家|分类:古言|更新:2023-10-30 17:28:53|字数:8740字

最初的“如意”, 是由古代的笏和搔仗演变而来。

简单一点说,当时人们是用它来搔手顾不到的痒处,可如人之意,故名“如意”。

后来演变成吉祥物,在民间及宫廷中都有广泛的使用,常人远行前, 家人或友人会送上如意,以表良好祝愿。

如意的样子,首尾总是相连的,相爱的两人,拥有如意,则代表两个人 自始至终都相伴在一起。

婚姻爱情甜甜蜜蜜、忠贞不渝,婚姻爱情自然也就事事如意。

第三个就是戒指,戒指一是用以保护手指,告诉婆家,女孩家的娇贵,二是可以做奖赏,同金银财宝的作用一样。最重要的就是戒指被被用作定情信物。

繁钦的《定情诗》中这样写到:何以道殷勤,约指一双银。这里的戒指用以表达爱意。

戒指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因为受到了少数民族的影响,和婚姻产生了关系。《胡俗传》中记载: 始结婚姻,便下同心环。

在京师,戒指对于女子来说,有着一份难言的情怀,这个物件虽小, 但是在女子心中的份量却最重。

第四件就是耳饰,“何以致区区?耳中双明珠。”耳饰,是所有女子都喜爱的一款饰品。

女性从很早以前, 就开始用各种耳饰打扮自己了。

最早的记录见于《山海经》“青宜之山宜女,其神小腰白齿,穿耳以鎼”,《三国志》中诸葛恪说:“穿耳贯珠,盖古尚也。”

清初李笠翁在他的《闲情偶记生容》里,将耳饰里小巧简洁的耳环称为“丁香”,将繁复华丽的耳坠称为“络索”。

说女子“ 一簪一珥,便可相伴一生”,可见耳环在古人审美观念中有很重要的地位。

耳饰在古代,也可用做男女之间的定情信物,一对一对的出现,象征 “好事成双、比翼双飞”。

正如同真正的婚姻生活,细水长流,细腻而温暖,悠然而绵长。在女儿出嫁时,嫁妆里面都会放一对耳环,而耳环谐音为“儿还”。 这是暗示女儿能常回家看看。

并且耳环是耳朵部位的饰品,无论是家里的长辈还是爱人送给自己耳环,它都有聆听心声之意。

第五个就是发簪了,发簪,称为笄礼,是女子成人后的标志。

女子在嫁人后,会把辫子改成发髻, 这就不得不用到簪子。

用作婚嫁,寓意结发同心,夫妻能够到白头到老。是女人一生的陪伴, 也是女人一生幸福的见证。

在京师,要是能有一只玉簪,还能代表自身的身份和地位。

不是出身显赫的贵族高官家庭,更是无缘得到玉发簪。

“何以结相于?金薄画搔头。”发簪在古代还是一种定情信物。

若男子送女子发簪,则代表欲与之结发。待你初长成,我与车来盘你发, 你带嫁妆迁我家。

也许在这个时候,林大壮在心里默默的就开始盘算起来了.......

喜欢市井小民的烟火请大家收藏:(www.zuiaixs.net)市井小民的烟火醉爱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上一页目 录下一章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我的书架

如果您喜欢,请把《市井小民的烟火》,方便以后阅读市井小民的烟火第288章 需要这么多吗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市井小民的烟火第288章 需要这么多吗并对市井小民的烟火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