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
还是上好的青唐战马。
南宋极度缺马,缺到很多朝廷官员上班都只能骑驴的地步。
大宋的权贵子弟,无不以能拥有一匹好马而荣。
民间饲养的驽马不算,当前大宋能弄到战马主要有三个途径。
最大的来源是通过两广自己培育,或者从大理国进口来的次等战马,每年能达到数万之巨。
这种战马个头小,脚力一般。
到了宋朝马市落地就要50贯左右,品相、个头好一点的得上百贯。
要是能一路运去临安府售卖,那就价值三四百贯也不为过!
其次,朝廷在四川也开辟了不少的马场,试图利用地广人稀进行战马的培育。
想法是好的,只是因为吏治腐败、公器私用等等,最终效果只能算是聊胜于无。
连帮助西川军队维持那可怜的几千人骑兵规模都很难。
而最后一种获得战马的途径,就是在四川、沔州等地设置茶马市,通过与散落在青藏高原上的吐蕃残部和陇右豪族购入少量优质战马,也就是青唐马。
青唐马那东西在南宋跟未来的超跑一样少见,还是有价无市的。
价格极其离谱和混乱,据说南宋一年能获得的总数也就700匹左右。
而且全都要特供给临安御前使用。
......
身处于冷兵器时代,优秀战马的作用太大了。
没有人能够抵御建立一支强大骑兵带来的诱惑。
只不过金国自己的马源都随着燕云十六州的丢失而损失了十之八九。
那汪世显凭什么说能开辟青唐马的走私贸易?
“可他如果骗我,好像也没任何好处啊,而且又不止我一家受邀…”
“他发来请柬,不过是因为误会了郭家那批货是我提供的…”
“如果是这样,也许可以趁此机会抬高身价,更好地攻略洋州!”
赵斌心中闪过一丝无奈,决定冒险前往凤翔府一趟,凑个热闹。
也正好会一会这些当世豪杰、巨商们。
除了以上那些原因之外,还有一个原因迫使赵斌做出这种选择。
那就是洋州比他想象的还难以攻略。
赵斌此前向伟人学习的农村包围城市策略,无疑是非常正确的。
却还是低估了这个时代权贵豪强们对地方的把控。
洋州和没什么油水的石泉县不同,这地方富的流油,又位于是天高皇帝远的地方。
因此能崛起的无一不是背景深厚、手段厉害的家族。
这种情况下,没什么背景的强盗根本搞不过地方豪强。
比如说位于石泉县西南方的真符县中最大的豪强家族吕氏,本身是官户人家。
名下坐拥良田数万亩,能轻易拉起一支为数超过五百人的受过训练的庄兵!
而他们又和其他家族彼此联姻,维持着根深蒂固的关系网络,一旦境内有威胁到自己的匪寨出现,不用等到朝廷出兵就会自发地联合起来进行围剿。
而真符县因为靠近大巴山,只是洋州地区最贫瘠落后的县城,一个人口只有不到三千户的中县…
在洋州想要混绿林道,只有两个路子。
第一条路子,是盘踞在远离县城的偏僻山林之中,以流窜作案为主或者守着某些山区的村寨过日子。
因洋州身处汉中平原,因此这些地盘以秦岭南麓为主,还得避开几个有朝廷重兵把守的矿场冶任监之类的地方。
第二条路,就是官匪勾结,成为某个家族麾下做脏活的棋子。
这情况和赵斌的双面人计划有点相似,区别只是洋州这边的是地方豪强暗中扶持一个匪寨做些自己不方便做的事情。比如铲除异己,洗劫竞争对手产业之类的。
更让人想要吐槽的是,因为红巾军席卷各贼寨的结果,反倒进一步压榨了洋州绿林道的生存空间。
让洋州的豪强们进一步扩大了自身的影响力和控制力。
这离谱的现实,让已经有所心理准备的赵斌都感觉蛋疼不已。
幸亏他之前迫于无奈弄出了个山南盟出来,有人帮他先去趟了一波雷。
罗汏、石千斤这批名义上投靠赵斌的下寨寨主们,在得到一批钱财、和田毅缴获的装备支持后,怀揣着梦想一头扎进了洋州绿林道中。
结果在真符县撞得个头破血流。
那八人信誓旦旦地去洋州发展,到了地头立下名号后招兵买马准备做大做强。
结果刚招了些人弄出点动静就刺激到了当地的豪强。
被联合起来给围剿了,被人当场打死了两个,抓了两个,至今还关在真符县的大牢里等待秋后问斩...
剩下的四个吓得瑟瑟发抖,连夜逃窜回了石泉县,向赵斌哭诉寻求支援。
对于这种废物,赵斌哪会客气,又给了一笔压仓库的劣质武器,打发他们去秦岭南麓低调发展。
试试另一条路子。
其他的一些没那么急的寨子,顿时吓得全缩了。
赵斌本人虽然不怕一两个豪族,也自信能够以寨中精锐强行打开局面。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