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孙猛接受招安入驻黄牛堡后,已历经数月。
这数月间,他成功将黄牛堡原本的死气沉沉,变成了一种带着乌烟瘴气的喧嚣。
就连黄牛堡和大散关之间屯种的那些农田,也几乎完全荒废,不少农田中杂草丛生,其中还夹杂着一些已经发霉腐烂的稻谷。
取而代之的,是一个个吃饱喝足后在外游手好闲的军士。
这些军士的气质和言行,反而更像贼寇多一点。
“妈的,郑损不是说月初就会拨发过冬的新粮么?现在都十月下旬了,还没见粮饷的影子,再这样下去兄弟们都要饿肚子了!”
“就是,太不像话了。而且这鸟不拉屎的地方,连个打牙祭的地方都没有,还不如以前在仓山时来得痛快呢?”
“要我说,再不来粮饷,我们就自己去抢。我听说凤州那边的粮仓刚拉来了一批今年的新粮…”
“好了!都给我出去,叽叽呱呱吵得老子头疼!”
孙猛不耐烦地低吼了一声。
得益于他从巴州起事后的顺风顺水,手下人见他发火,一个个屁都不敢多放一个,不多时就消失得一干二净。
正如赵斌所预料的那样。
孙猛从未忘记过他,始终耿耿于怀自己曾经惨败于赵斌之手。
无论是接受招安前,还是接受招安之后,他都不止一次动过回石泉县找回场子的念头。
只因局势所迫,找不到机会而已。
等到孙猛坐稳黄牛堡守将的位置后,他吸取之前不懂军事的教训,提拔了几个前守将留下的懂练兵的底层军官,为自己整训从仓山带来的两千贼兵。
准备等到练出一只强兵之后,再找个借口回石泉县去一雪前耻。
只不过计划赶不上变化。
在坐镇黄牛堡的这段时间,孙猛听说了刀郎寨的首领赵斌,不过是汉中的新贵赵文武扶持的傀儡。
甚至还有说言他们本就是一个人。
等打听清楚赵文武何许人后,孙猛意识到想要走正规途径报仇似乎并不容易。
所以就开始寻思着是否能够通过组织一批可信的手下,通过假扮贼寇去悄悄灭了赵家庄。
可还没等他落实,新的麻烦又来了。
郑损答应他的过冬粮饷一拖再拖,已经迟滞了快一个月。
孙猛是个纯粹流寇性子,烧杀劫掠他无所不精,可要他搞建设搞经营,那真是一窍不通。
刚来黄牛堡,他就发现原本的黄牛堡守将在被调走前,将堡中的大量来历不明的财物和粮食都送去了给了大散关的结拜兄弟牛楷。
几乎留给他一座空寨。
孙猛得知这个消息之后,暴跳如雷。
仗着背后有郑损撑腰,屁股还没坐热守将的位置,就带着人手跑去大散关要求对方将那批被转移的财物交出来。
牛楷两兄弟都是军中边缘人士,被扔到破败的边寨之后开始相互勾结、画地为界。靠着在两关之间屯田和打劫往来商队,日子虽然平淡但还算有些油水。
结果在一点心理准备都没有的情况下,突然就被拿下了一人,打破了两大军寨之间的平静。
这让牛楷心怀怨气,哪会搭理贼寇出身的孙猛?
一来二去,双方矛盾越积越大,气不过的孙猛直接来了个刀兵相向,突然带人在夜间偷袭了大散关。
如非他打仗的水平太烂,差点将大散关都占领下来。
这事闹得很大。
要不是郑损不想打自己的脸,选择强保郑损封锁消息,说不定他已经重新落草为寇了…
言归正传。
因为孙猛,导致黄牛堡和北边的大散关彻底交恶,两地之间的大量农田就此荒废。
而南边的凤州又控制在川蜀系的将门手中,自从巴州田家的遭遇之后,这些人对郑损和他力主招安的孙猛非常不待见。
所以孙猛一下就把路走窄了,只能靠着紧抱郑损的大腿来获得粮饷以养活手下的两三千张嘴。
不过背靠大树好乘凉,郑损给他的粮饷很足,孙猛和他的手下们日子倒是过得还算安逸。
万万没想到,这条路子居然也出了问题。
孙猛心中的烦躁可想而知。
“妈的,姓郑的不会是想要过河拆桥,不管我了吧?”
就在孙猛胡思乱想的时候,突听堂外有一大胡子呼喊着跑了进来。
刚跨过门槛就朝着上首位的孙猛大叫道:
“大哥,不好了!出大事了!”
孙猛眉头一皱,喝道:“马费,什么事情慌慌张张的。”
这马费,和他弟弟马安是他从仓山招揽来的一对悍匪兄弟,都是勇猛异常的凶恶之徒。
孙猛接受招安之后,分别任命两人为手下的骑营副将,一个是副统领,一个是骑兵都头。
算是他最信任的心腹左右。
只可惜半个月前弟弟马安替他前去捉拿徐三娘时,糟了来历不明之人的袭击丢了性命。
“什么事情,慌慌张张的。”
“大哥,我打听清楚了,不是郑损不给发粮,而是我们的粮草在凤州城到黄牛堡的半路上被人给,给劫了!”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