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43章 只要可以变得更好

作品:曹操的痞军师|作者:挽歌行人|分类:历史|更新:2025-05-01 05:46:12|字数:5356字

关于牛、马以及狗的问题,看起来有些粗糙,但在刘章眼里实际上是一个直至根本的哲学问题。

那其实人类或者说是生物与生俱来的劣根性。

东方文明之中有一个词儿叫做好逸恶劳。

而西方也将人类了劣根性归纳为了所谓的七宗罪。

不过若是将二者进行比较,其看似相近,但在刘章看来,西方的理论更像是对东方文化的拙劣模仿。

就拿天主教的七宗罪来说吧,傲慢、嫉妒、懒惰、愤怒、贪婪、暴食以及淫欲,看似很详细,但放到东方文明之中总结起来无非就是好逸恶劳四个字。

但很可惜,西方的文字很难用简洁且具体的词汇来直译东方的方块字,所以也只能大费周章的将意思拆分成多个单词,然后在为每一个单词添加大段大段的注释。

然而即便如此,他们还是犯了个巨大的错误。

抄走了文字,却没能将衍生这些文字的核心思想带走,故而西方才诞生了如今这么一个似是而非的畸形道路。

至于什么才是东方文明的核心思想呢?

无极生太极,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

好吧,这玩意西方人的确是看不懂的,所以才有了抄作业都抄不明白的结果。

简单来说,东方的文化的核心思想在于阴阳交替相生的一种相意,这也是天地大道表现在外的形式。

这时在回过头来去看好逸恶劳这个词,你以为它是贬义词?不,它其实只是在阐述一种状态而已。

对于生命而言,只要保持运动的状态就会消耗自身的能量,而能量的损失就必须通过消耗资源来补充,故而通过减少运动来避免消耗就是生物的本能。

不过话说回来,生命体只要存在,就必然会保持能量的消耗,因而包括人类在内,很多生命都形成了存储物资保障的习惯。

比如说秋天四处储藏坚果的松鼠、入冬之前在体内储藏足够多脂肪的熊、甚至还有种名为雀鲷的鱼竟然会在海底种菜,自然界中相似的例子简直不要太多……

而这些都是超越了生物本能所进化出来的生存策略。

当然人也一样,最开始的时候,人类的祖先也是如动物一样,依靠着着捕猎与采集的方式单方面的依赖着大自然的馈赠。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一部分人开始通过观察总结出了一定的自然规律,而后进行模仿,这才有了最初的农耕。

而当人们开始寻求更便利的工具之时,好逸恶劳这四个字就开始体现出其自身的两面性了。

松鼠出列,举个几个栗子……

耕种农作物需要水源,但水的特性永远是向着地处流淌的,这就导致了地势较高的田地在灌溉的时候,需要走很远的路去挑水,于是乎为了节省体力支出,有人发明了水车。

同样的,用叶子或是扇子来扇风纳凉,胳膊实在是太累了,于是乎,风扇出现了,诸如此类的案例,可以说是随处可见。

这便是贪图安逸所带来的开创性动力。

所以,对于人类本身好逸恶劳的特性而言,其本质上并无好坏之说,而真正突显出其好坏的,本质上是个体因这种特性表现出来的行为。

比如说同样是以耕种为生的两个人,其中一个平日里好逸恶劳不用心打理农田,等到了秋天的时候隔壁的邻居丰收了,而自己的田地产出微薄,故而进行了偷窃或是强抢邻居的收成,这便是恶果。

当然了这样的事不仅仅只是存在于个体,放大到国家乃至于族群之上同样如此。

就像是游牧民族习惯于劫掠农耕文明、丑国巧用各种金融手段收割其他国家的经济成果、统治者打造阶级壁垒无耻的享受着劳动人民的供养等等,都是好逸恶劳这种本性向着另一个方向发展出来的表现形式。

理清了这些之后,在回头去看西方的很多哲学思想就不难发现,其就像是一具外表看似华丽的标本一样,既无源头与根基,也没有鲜活的生命力。

就像那所谓的七宗罪,粗暴的定义了善与恶……

而刘章在前世的时候就曾经想过这些问题,尤其是对于当时国内的一些公知与学者对博大精深的东方文化弃之如敝履,却将西方那种半吊子的舶来品奉为圭臬,难不成是因为老祖宗留下来的东西太过深奥理解不了吗?

嗯……这倒是有不无可能,毕竟就连鲁迅先生的文章他们都觉得太过深奥,想要从教科书里剔除掉呢。

但话说又回来了,既然知识储备如此差强人意,为什么还要赖在教育者的位置上尸位素餐呢?有时间误人子弟,为何不多读读书,好好充实一下自身呢?

不过那都是上辈子的事儿了,看着大殿上周不疑与司马师等人沉稳的应对着来自各方的刁难,刘章愈发的自心底产生了一种满足感。

修铁路啊!

这对于刘章以及这个国家来说,是件真正意义非凡的事,甚至其重要程度在刘章看来,还要在建立学宫之上!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上一章目 录下一页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我的书架

如果您喜欢,请把《曹操的痞军师》,方便以后阅读曹操的痞军师第943章 只要可以变得更好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曹操的痞军师第943章 只要可以变得更好并对曹操的痞军师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