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完本了。明天出去走一走,好好思考怎么收尾,需要请假一天。
....................
刚成为天子就被软禁,实在是有够惨。
可是……,以为只有天子周这样的待遇吗?应该说姬姓取代子姓成为天下共主之初,惨没有到姬周(姓名)的份上,状况其实一样不是太好。
首先,当初姬姓真不是依靠本身的硬实力完成对殷商的取代,过程中包括偷鸡、收买、破坏、结盟等等步骤。
殷商在帝辛继位之前,状况实际上非常糟糕,实际上统治已经濒临瓦解。
等帝辛继任成为殷商之主,一再励精图治才恢复天下共主该有的模样。可是一系列的改革不止损害了外部诸侯的利益,同为子姓的宗亲与外部诸侯多得是盼着帝辛赶紧死。
不改革无法维持统治,改革却要闹得众叛亲离,谁碰到这种格局都难以化解。
然后,处心积虑了几代人的周方,趁着殷商主力在东边与夷人交战,另有殷商大军在南边与蛮人纠缠的时候,抓住空档对殷商实施了偷家的军事行动。
那是什么情况?等于说,姬周对殷商的取代并非堂堂正正,不是依靠硬实力终结殷商的统治。
也就搞得姬周在成为天下共主之初并未具备统治天下的实力,姬周的初代国主必须对现有诸侯与殷商残余施行绥靖政策。
真有实力的话,谁会处处妥协或步步退却呢?
所以是,姬周成为天下共主之初,状况实际上好不到哪去,一直到周公旦摄政才使用各种方式扭转局面,使之周王室真的打到政令通行。
周武王当了不到三年天子就驾崩。
周成王年幼继位。
要是阅览周成王的历史资料,会发现他在周公旦死之前一直过得挺憋屈,乃至于等到头顶大山周公旦死后也是日子过得紧巴巴。
提那些干什么?不是要讲什么得国正不正,是不是篡位而来,等等之类。简单述说姬姓的天下共主真不是大一统皇朝的皇帝,凭借硬实力完成开国壮举,注定不会像完全凭借武力夺取天下的开国之君那般潇洒。
那么,晋周的天子位是怎么得来的?一样不是他亲手摘取,乃是一众卿大夫抬上去。
不是天子之前就没有实权,坐上天子之位就能够有实权了?不可能的啊!
如果晋君周安分,他变成天子周之后,实际的情况到底怎么样可以进行掩盖,外人看上去一定是非常风光。
当然了,要是能够安分得起来,他也就不是晋周。
成为天子却立刻被实施软禁,多少算是前无古人,恐怕也很难有来者吧。
史官要是能够真实记录晋周的一生,一定可以给后世打拼事业的所有,给予他们足够的警示。
周武王成为天下共主不到三年就薨逝,周成王身为周天子却很难触碰权力,有这两个例子在前,多少让天子周看着没有那么惨了。
晋君周变成了天子周?
按理来说行政体系需要进行一系列的调整,比如取消卿位制度,原本担任卿位的卿大夫安置到其它职位。
可是……,没有。
晋室完成对周王室的取代,三十万大军被集结起来,昭示讨伐不服之后,大军分批开拔前往各处战场。
第一个遭殃的国家乃是卫国,他们不到一个月宣告放弃抵抗,全境被晋军所接管。
随后,晋军光速包围“新郑”要求郑国俯首称臣,郑国君臣哭喊着本来就没有想过抵抗,完全没有必要兵戈相向。郑君嘉非常识相出城前往“洛邑”朝拜新天子。
郑国境内的晋军没有对“新郑”实施攻城,也没有继续对“新郑”进行包围,大军短暂休整之后开拔向宋国。
在晋军抵达宋国边境之前,宋君成派出使者主动联络郤至,喊话并不否认晋室对周王室的取代,愿意接受既有事实,一如既往臣服于天子的统治。
郤至不管不顾继续率军推进,进入宋国境内没有遭遇到抵抗,大军来到“商丘”立刻实施包围,再对城内的宋国君臣进行喊话:宋国需要展现出足够的诚意,打开城门让晋军进入,君臣在晋军的护送下前往“洛邑”朝拜新天子。
只是臣服并进贡,宋国君臣并不觉得多么大不了,反正跟以前没有区别。
郤至要“商丘”的城门大开,任由晋军开进城内?这是完全是宋国君臣无法接受的事情。
结果没有任何意外,宋君成答应立刻亲自去“洛邑”朝拜新天子,可是拒绝晋军进入城内,一定要实施军事行动的郤至以宋国抗拒王师为理由,当场宣布双方进入战争状态。
士匄与中行吴解决了卫国率军继续东进,开刀的第一个对象不出意外是鲁国。
在姬泄心禅让给姬周的消息传到鲁国的时候,鲁国君臣立马就宣布姬周是乱臣贼子,禅让完全是子虚乌有的事情,并且姬泄心遭到了杀害。
本来就要对鲁国实施攻打的晋军,无论鲁国是不是一如既往的嘴贱,反正都会实施攻打,只是鲁国君臣嘴贱会打得更凶。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